在進入大學之前的十二年學習生涯里,中考和高考可以說是比較重要的考試了。
其中作為多年學習的“首秀”,中考的成績非常重要,畢竟重點高中、普類高中與私立之間教學質量差異明顯,因此這個結果很可能會影響未來生活和工作走向。
中考“55分流”意味著學生將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初中三年的學習時光如何度過,影響著學生能否考上一所好高中,特別是最后的關鍵考試——中考,它的成績甚至直接決定了考生將來的層次。
因此,基于中考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門也在尋求改革和創新,比如規定中考錄取比例為“5:5”,按照成績進行“分流”,這樣一來,大家在初三畢業之后將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那么什么叫作“分流”呢?簡單解釋一下,就是成績稍差的初三畢業生,將會因為沒能達到高中錄取分數線而被“分流”,只能去中專、技校或者職高念書。
當然,一部分學生會認為,不上重點高中在將來也能有未來,但是更多的學生還是懷揣上名牌大學的夢想,希望自己能夠實現逆襲。
雖說有夢想是好的,可面對中考成績“不達標”的現實,很多學生只能感嘆自己要與重點高中擦肩而過,但其實這類考生也有翻盤機會。
中考成績如果“不達標”,意味著將會與重點高中擦肩而過?
新的政策必然會對升學帶來改變,但是對于應屆的學生和家長來說,這本身并不是一個壞消息。
比如過去,一些中考成績不達標的考生,是沒有機會就讀所在城市的重點院校,只能委屈邁入普通高中的校門,這對于一些所處教育水平較差的學生而言并不公平。對此教育部下發了一項新通知,就讓他們有了翻盤機會。
教育部針對中考的新方案中提出,計劃在2023年要實現100%指標到校,也就是通過指標到校進入重點高中的機會增多了,這對絕大多數初中生來說絕對是個喜訊。
“指標到校”名額是什么?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就是每所重點高中都有招生名額,各學校會把這些名額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給所有不同層次的初中,然后初中再按照成績分配給學生。
也就是說,即使考生本身的中考成績沒有達到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但是如果在分配的入學名額中,也會被重點高中錄取。
所以客觀上來講,教育部提高了指標到校的名額比例,也可以讓更多考生有了上重點高中的機會。
此外,提升指標到校比例也是為了更好讓教育維持平等
雖說提升指標到校比例,確實在錄取時較為麻煩,但這項政策的實施,在本質上也是為了維持教育平等分配,增加普通學生上重點高中的機會,幫助他們離夢中的大學更近一步。
每個努力的學生都有了到重點高中讀書的機會,讓他們在更優秀的環境下成長,而新的政策帶給學生們不只是好的校園,還有更好的師資力量以及教育資源。
另外,教育資源均衡分配更有利于人才的培養。有些學生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并不是中考的成績不理想,而是自己學校的名額太少了,就這樣就會出現成績雖然不低,但是仍然沒被重點高中錄取的情況。
一旦增加指標到校比例,會讓更多有能力的學生進入高校進行學習,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
小貼士:指標到校本身也有一定限制
雖說新政策確實給了不少“中等生”機會,但指標到校本身也有一定的限制,需要符合以下兩點基本條件。
★對戶籍有所要求:想走指標到校名額進入重點高中的學生,除了要通過初中畢業考試,還必須是當地戶籍,如果是轉校生就要提供兩年以上的戶籍證明,避免出現中考“移民”等情況的出現。
★對成績有機本上的要求:使用指標并不意味著院校對考生的成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是需要達到年紀前10%才有機會,因此使用這一名額,優秀的成績單是必須的,畢竟重點高中的錄取人數有限,也需要擇優錄取。
筆者有話說:
有人認為高考對人生有重要意義,但事實上,中考開始已經是教育分層的考試了,學生的命運就此發生轉折。所以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中考必須重視起來,不管政策怎么變,對好成績的“追求”不能變。
要知道,考上好的高中才有機會上名牌大學,才會在未來求職競爭中取得優勢。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其實指標到校的意義并不高,他們即使沒有名額,靠高分一樣可以考上理想的高中。所以與大家在將視線放在研究改革內容上外,對成績也不能夠忽視。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