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來的就業市場上,大學生可謂是“搶手貨”,但凡是正規大學的畢業生,想要就業都不成問題,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大學生逐漸增多,部分本科生在就業市場上越發不占優勢,于是他們把目光放在了“讀研”這條道路上。
事實上每年考研的報名人數都在逐漸增多,今年更是突破了457萬,但是在這些考研大軍中,不少人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圖書館備戰考研的以女生居多,而有時候一名導師帶的學生大多也都是女生,這讓不少人好奇,難道繼小學教師后,研究生也要成“女兒國”了嗎?
研究生男女比例失衡,導師抱怨招不到男生
其實的確有數據顯示,每年報名考研的男女比例是失衡的,女生考研人數遠超于男生,甚至不少導師也抱怨招不到男生,甚至有部分研究生導師表示,如果遇到條件差不多的男生,可以放寬些條件,足以證明男生數量的確不多,那么原因究竟為何呢?
其實從客觀上分析,男生考研人數少于女生或許和專業難度就業情況有關,雖然不絕對,但是大多數男生都是選擇理工類專業,這些專業在考研中難度較大,近年來國家線也在逐漸降低,所以可能會造成錄取人數不多的情況。
其次很多理工類專業都有很強的技術特性,比如說電氣自動化,建筑工程等等,這些專業本科畢業后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本來多數學生考研就是為了就業,如果本科一畢業就能找到工作,自然就不用考研了。
還有一點就是考慮到男生成家立業的問題,在大眾看來,多數男生都肩負著養家的職責,相比于讀書,很多男生更愿意盡快地工作掙錢,或者是發展自己的事業,而研究生還需要讀2-3年,除了時間也要花費不少的金錢,很多男生比較有責任感,希望盡快幫父母分擔。
研究生逐漸成“女兒國”?其實并不絕對
雖然從考研報名人數上看,女生的數量是遠多于男生的,但是要說研究生漸成“女兒國”其實也并不絕對,因為讀研的男女比例還是要看專業性質,在一些理工類專業,依舊是男生的數量占微弱優勢,比如說以工科見長的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的男女比例為1.78:1,小姐姐還是屬于珍惜資源。
而在南京工業大學的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體育學院,女研究生的比例則為百分之百,而前不久22考研筆試剛剛落幕,官媒也發布了一組數據,我國女研究生數量占全部研究生的50.9%,所以從這組數據看來,男女研究生的數量還是相對平衡的。
其實在考研過程中,男女生都有對應的優勢,考研因為涉及到英語,而且有不少知識點需要復習,這對擅長背東西的女生來說比較有優勢,而在導師面試環節,除了筆試成績,導師也會考慮到試驗中的一些力氣活男生更方便,所以男女生考研都是有其長處的,并不存在因為性別不同而區別對待的情況。
無論男女,導師更喜歡這樣的學生
考研主要分成兩部分,筆試和面試,筆試這部分不用說,別管性別或其他,成績決定一切,而在面試部分,則要看導師更喜歡什么樣的學生了,雖然每位導師的傾向不同,但總的來說,導師會更喜歡符合這些條件的學生。
無論男女,不嬌氣,能吃苦是基本,有些導師下意識地想選男生,就是因為部分女生給導師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雖說是導師,但是研究生很多時間都是在幫導師做實驗,做任務,一個嬌氣的學生,并不是導師所希望的。
其次是雙商較高,能夠考上本科再通過考研筆試的,通常智商都不會低,畢竟讀研也是在從事科研創造性的工作,所以學生的智商不能低,而在大家智商都差不多的基礎上,情商高的學生則更勝一籌,能夠預見導師的需求,懂得人情世故見機行事的學生,哪個導師能不愛呢?
最后如果學生成績一般,也不太懂得人際交往,那么性格溫厚一些,少說多做也是很多導師欣賞的,畢竟大多數學生都是普通人,能夠踏實做事,完成導師分配的任務,少耍小聰明,做到這幾點也算是難得了。
無論是考研還是讀研,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所以不管性別,只有努力且有能力的人才能成功上岸順利畢業,有考研想法的學生不要被一些所謂的“考研看性別”的言論嚇到了,很多時候學生的個人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