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鹽田教育高質量發展,構建立德樹人一體化育人體系,在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具體指導下,鹽田區教育局于2021年3月25日正式成立少年國學院、少年數學院、少年創新院、少年體育院、少年藝術院、少年國際素養院等六大少年院。
一年以來,通過推動六大少年院建設,鹽田區構建了特色鮮明的少年院課程體系,搭建了豐富多彩的少年院活動平臺,培養了一支專業精湛的少年院師資隊伍,培育了一批全面發展的少年英才,構建了鹽田區“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六大少年院成為有效落實“雙減”,推進因材施教,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成功路徑與典型范例。
一年來,六大少年院成績單——
少年國學院:在深圳市2021年經典詩詞進校園活動中,樂群實驗小學郭天宇、外國語小學尹建浩老師獲得詩詞講解一等獎,樂群實驗小學高勇、外國語小學周雨桐獲得詩詞教學一等獎,外國語小學的《詩經.蒹葭》學生誦讀節目獲得一等獎,鹽田區共有五個節目被選入學習強國平臺展示。在2021年中華經典誦講寫大賽中,樂群實驗小學的高勇獲得古詩詞課堂教學一等獎。
少年數學院:在第七屆全國小學數學文化優質課大賽說課比賽中,教科院附小孔麗莉和田心小學彭麗文老師獲得一等獎,教科院附屬田東小學獲評全國數學文化建設實驗校(廣東省唯一獲評)。
少年創新院:在2020-2021學年“少年硅谷——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賽”中,鹽田學子在創意機器人競技挑戰賽、AI少俠·青少年人工智能作品挑戰賽、月球資源采集挑戰賽三個項目共獲得9個一等獎,其中金牌一項、銀牌一項,還有5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這三大項目總共設有一等獎65個,鹽田就占9個。在2021年度廣東省中小學項目式學習案例評審中,鹽田區斬獲一等獎4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其中一等獎占深圳市獲獎總數的近一半。在2021年度廣東省中小學幼兒園STEM課程案例評審中,鹽田區斬獲一等獎5個,二等獎2個,其中一等獎占深圳市獲獎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
少年體育院:組織舉辦校園籃球班級聯賽、校園足球班級聯賽、中小幼國際象棋比賽、中小學跳繩比賽等活動,舉辦體育教師、專職教練員、社會培訓機構教師參與的15個體育項目專項培訓。
少年藝術院:組織舉辦“美育中國·校園萬里行”啟動儀式暨深圳“美育中國”節目新聞發布會、美術特色藝術展、“靈性音樂 美育人生”鹽田區中小學美育沙龍,此活動已經被學習強國、新華網、光明網、北青網、環球網、民生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網、大眾網、人民視頻、央視頻等28家媒體轉載報道。與團委共同舉辦“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鹽田青春風采展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2021年青少年創意戲劇節系列活動。
少年國際素養院:組織全區中小學12支隊伍參加“首屆大灣區青少年模擬聯合國未來領袖峰會”活動,鹽田區外國語小學獲“小學組團體特等獎”等三項大獎,鹽田區外國語學校獲得中學組團體一等獎,教科院被授予“新時代全球勝任力優秀示范區”。
成績背后的四大做法——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指出,鹽田區成立六大少年院,意味著鹽田開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他認為,少年院是一種教育制度的創新,也是一種體系的創新,更是一種育人方式和體制機制的創新,其最大意義是在解決公平均衡的前提下,如何實現因材施教的問題。在碩果累累、好評如潮的成績背后,這四大做法是關鍵。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引領。鹽田區將區域教育現代化視為推進教育工作舉措創新,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機制,加強六大少年院工作體系建設。鹽田區教育局高度重視少年院工作,出臺《鹽田區六大少年院工作推動方案》,成立六大少年院領導小組,聘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團隊擔任顧問,該項工作列入區政府2021年度微改革項目,計劃列入區政府2022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余永弘局長多次關心少年院工作,并組織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現場研討并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二是,加強課程開發,注重項目驅動。六大少年院根據各自學科特點,開發構建了一系列符合鹽田本土實際的“英才培養課程”,通過比賽、活動、小課題、夏令營等項目載體進行落地實施。少年國學院開展中小學生詩詞朗誦晉級賽和中小學生國學經典閱讀筆記評比交流活動。少年數學院通過教科院附小數學文化整體構建與實施推進,開展全區數學文化節,組織舉辦全區趣味數學游戲大比拼。少年創新院重點組織開展教育部自然科學素養類“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專項比賽、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賽。少年體育院組織舉辦中小學生校園足球班級聯賽、中小學生校園籃球班級聯賽、“少年體育院”籃球夏令營、“少年體育院”足球夏令營、鹽田區體教融合“體彩杯”校園籃球聯賽等體育賽事。少年藝術院開展“班班有歌聲、人人會歌唱”鹽田區合唱展演,舉辦鹽田區線上美術館,組織參加文化部美術考級。少年國際素養院開展原創繪本研學活動,組織舉辦青少年模擬聯合國會議。
三是,加強隊伍建設,注重培訓培養。為保持六大少年院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組織實施部門,區教科院積極構建促進六大少年院工作開展的三支隊伍,即專家指導隊伍、研究推動隊伍和教學實施隊伍,將三支隊伍納入區域統籌管理,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各少年院立足各自發展定位,通過“普及+培英”模式,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培養體系。少年國學院以推廣國學教育為宗旨,組織開展國學誦讀、閱讀、創作、展示等活動,培養具有較好國學功底和人文素養的優秀學生。少年數學院以構建數學文化為抓手,培育對數學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的各級少年數學“小院士”。少年創新院旨在推動全區科創教育,通過平臺搭建、系統培訓、平臺輸出等途徑,整體提升鹽田區學生的科創素養。少年體育院以鹽田區已有的體育傳統項目、特色項目、品牌項目為基礎,培養高精尖的“體育小健將”。少年藝術院以“靈性音樂,美育人生”為主題,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真正實現音樂教育在“以美育人、立德樹人”上的獨特價值。少年國際素養院以“新時代青少年全球勝任力領袖人才培養”為主題,多維度多層次地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是,加強機制創新,注重宣傳輻射。首先是經費保障機制,鹽田區教育局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從2021年全區教師培訓統籌經費中,拿出40多萬元用于少年院師資隊伍培訓工作,確保六大少年院師資隊伍得到有效保障。鹽田區教科院也將六大少年院工作經費列入部門年度預算統籌安排,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切實保障工作需要。其次是資源整合機制,除加強教育系統的資源共享與統整協調,各少年院還積極與文化館、少年體校、圖書館等部門以及鵬城實驗室、華大基因等優質科研機構主動進行溝通和聯系,邀請著名科學家、藝術家、國學大師等進校開展科普講座和項目指導,不斷提升鹽田中小學生科學與人文素養。再次是協同聯動機制,鹽田區教育局將六大少年院工作與課外延時服務、學校社團建設等有機結合,根據各校特點和實際情況,布點布局各少年院分院,積極探索構建跨學校、跨片區、跨部門的合作培養模式,積極開展項目負責制和校企合作。最后,該區還通過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等窗口加強宣傳推廣,擴大少年院的輻射作用和社會影響。
一年以來,六大少年院形成了三大亮點——
一是,體系化推進。六大少年院不僅在內容上涵蓋了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領域,而且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管理機制、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整體構建與設計,成為鹽田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重要方面。
二是,差異化課程。六大少年院秉著“尊重學生、尊重差異”的原則,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優勢特長的充分發揮。
三是,個性化培養。六大少年院在培養機制上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定制式菜單服務,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科特長,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輔導經驗的教師進行“一對一”專業輔導,力爭培養一批鹽田本土少年英才。
六大少年院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據了解,接下來,鹽田區將繼續深化六大少年院品牌項目,啟動“明德”“啟智”“培英”“強體”“追夢”“領航”等行動計劃,因材施教,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動鹽田教育高質量發展。
少年國學院實施“明德”行動計劃,以“閱讀經典,看見成長”為主題,重點開展中小學師生國學經典誦讀和“我的經典閱讀故事”征文兩個項目,鼓勵廣大師生與經典同行,傳習雅言之道,與圣賢為伍,涵養君子之風,助力構建鹽田區“五育融合”育人模式。
少年數學院實施“啟智”行動計劃,以“數學文化”培育數學精英少年,以“玩轉數學 啟智明理”為主題,重點開展數學文化特色學校建設和中小學數學文化節項目,鼓勵廣大師生學習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寬學生學習數學的視野,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性精神。
少年創新院實施“培英”行動計劃,以項目式學習為主要推動方式,落實鹽田區科技普及教育和科創精英教育兩大項目,通過平臺搭建、系統培訓、平臺輸出等途徑,整體提升鹽田區學生的科創素養,并從中選拔科創苗子進行精英培訓。
少年體育院實施“強體”行動計劃,在要求各校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以及開展“校園體育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的基礎上,強化體教融合,打造校內校外資源共同體,聚焦體育課堂、課外活動、課余訓練和運動競賽中“課中學、課外練、訓中提、賽中驗”四位一體,強化“學練賽”體系,提高鹽田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幫助學生在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推進“五育并舉”。
少年藝術院實施“追夢”行動計劃,以“靈性音樂,美育人生”為主題,重點開展中小學師生音樂劇和谷建芬少年兒童合唱團兩個項目,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真正實現音樂教育在“以美育人、立德樹人”上的獨特價值。
少年國際素養院實施“領航”行動計劃,以“新時代青少年全球勝任力領袖人才培養”為主題,重點開展“繪聲繪色:原創英語繪本研學”和“模擬聯合國:新時代全球勝任力領袖人才培養”兩個項目,多維度多層次地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采寫:南都記者 謝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