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在稻花香里享四季?聽專家學者這樣說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3日訊(記者 李曼斯)“一畦韭菜綠,十里稻花香”。3月12日,“四季耕讀·夢想田園”共享共建暨“喜迎兩會·稻話鄉村振興”2022年春季研討會在寧鄉市雙江口鎮稻花香里農耕文化園舉行。
活動在湖南省學校文化建設促進會實踐育人分會、中南大學出版社和《第二課堂》雜志社的指導下,由大觀泛海·中悅文旅集團、湖南省教育規劃課題“勞動實踐教育聯動機制與資源整合”課題組、湖南省教育學會“學校基地互動的研學課程建設”課題組共同舉辦。
綠意鋪滿田園,陽光灑滿鄉間,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走在錯落有致的田園小徑。上午10:00,來自教育、文旅和媒體的各界領導來到稻花香里農耕文化園實地參觀考察。亞洲最高斗笠塔、稻作文化長廊、百畝稻田等簡單而純粹的自然景觀給現場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來到向陽樓會議室,中悅文旅產品策劃中心經理黃霞介紹了“勞動教育四季課堂”為特色的勞動教育共享共建課程規劃。
“勞動教育四季課堂”是根據我國傳統節氣文化進行提煉,以春耕播種、夏探田園、秋慶豐收、冬藏美味為四大課程板塊,使學生感悟生命成長所經歷的四季變遷,幫助孩子們在不同的季節獲得親近自然、感受農耕的機會。
鄉村教育振興無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主持湖南省勞動實踐規劃課題研究的博士張博文就《鄉村振興與勞動實踐教育》做了心得分享。
“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是人類生存的本能和必然條件。教育一旦脫離了勞動實踐,就像魚脫離了水,無法真正發揮育人功能。稻花香里農耕文化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合理有效地生產勞動與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勞動與實踐教育營地’的育人功能,是振興鄉村教育的有利途徑!”張博文說。
隨后教育、文旅和媒體的各界領導紛紛就《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這一話題做了自由討論,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意見和想法。討論者都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國歷來堅持的教育方針。學校是組織實施農村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家庭是協同育人的重要環節。地方政府和實踐營地的支持是勞動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三方分工合作,共同推動,協同育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才能開展。
下午13:30,一行人來到了天工童趣坊,體驗創繪斗笠、竹竿舞、石磨豆漿等各類民俗體驗活動。
“近年來稻花香里農耕文化園,充分利用當地原生態資源,促進農業要素與文化、教育、旅游深度融合,通過研學旅行、親子活動、黨建團建、工會休閑活動,形成一條稻花香里特色農旅教育+融合發展的道路,成為鄉村振興新模式?!敝袗偽穆眉瘓F董事長楊雄軍介紹,“勞動教育四季課堂”將農事活動與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將社會-學校-家長三者有機融合,有利于綜合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
據悉,稻花香里農耕文化園是以農耕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教育營地,營地核心區總占地面積近千畝,取意“稻花香里說豐年”。營地突出“耕讀”、“耕食”、“耕作”三大文化要素,集農耕科普、農耕展示、農耕體驗、研學旅行、勞動教育、親子成長于一體。2021年12月,被湖南省研學旅游質量等級認定委員會評為湖南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