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沖突不斷升級,中國已經展開了撤僑行動。2月28日,敖德薩首批400名留學生、基輔200名留學生均已順利撤離。
據了解,目前中國在烏克蘭的留學生人數已超過1萬人,分布在多所烏克蘭高校中。
在這場撤僑行動之前,可能很少有人會想到,烏克蘭竟然有那么多中國留學生。
為何中國留學生會選擇烏克蘭呢?
學校多,選擇多
烏克蘭國土面積為60.37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黑龍江省和山東省面積之和),是歐洲僅次于俄羅斯的第二大國家。
但烏克蘭人口并不多。據烏克蘭國家統計署統計,截至2020年9月1日,烏克蘭人口數約為4100.724萬人(相當于遼寧省人口數),人口密度約為67.93人/平方公里。
但是,這樣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卻擁有著1037所高校(教育部統計,2022年中國高等院校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僅1258所),且名校眾多,也是一個教育強國。
烏克蘭民眾受教育程度高,其小學到高中都是免費義務教育,有15%的公民接受過高等教育,其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名全球第21名(中國排名105),甚至超過了許多老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另外,烏克蘭的高校在航空航天、醫學、新材料科學、軍事、建筑、藝術等方面都卓有建樹,走出過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作為前蘇聯的繼承者之一,烏克蘭集中了前蘇聯的軍事工業、重工業、造船業和航空航天業,也一并繼承了相關院校資源。
比如烏克蘭基輔大學,烏克蘭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位列歐洲10大名校;
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世界航空類大學TOP3,被國際民航組織授權為“歐洲航空專家培訓中心”,2001年被定為美國波音公司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哈爾科夫國立大學,烏克蘭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曾培養出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多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化學家……
除了工科高校,烏克蘭的藝術類高校也都惠譽國際,坐落著世界頂尖的藝術殿堂——烏克蘭國立美術與建筑大學;世界一流的音樂學院——烏克蘭柴可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
人氣歌手周深的音樂生涯就始于烏克蘭利沃夫國立立謝科音樂科學院聲樂系。
高校資源眾多,但本國人口較少,不少學校也存在招生困難的問題,吸收大量留學生成為解決招生缺口的重要手段。為了招攬生源,他們還會積極和他國高校展開合作,開展留學項目。
據統計,截至2018年,烏克蘭境內共有75606名來自154個國家的留學生,其中包括中國、俄國、土庫曼斯坦、印度、約旦、敘利亞、伊朗、摩洛哥等國。
另外,烏克蘭和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教學和行政體系都受到了前蘇聯的影響,兩國教育體系相似。
2005年,烏克蘭加入了博洛尼亞協議,引入歐洲教育標準進行現代化教育改革,實施三段教育周期的制度(第一培養周期:學士;第二培養周期:“專家”和“碩士”;第三階段培養周期:“副博士”)
所以烏克蘭的整個教育體制現在是屬于“前蘇聯的基礎教育體制”+“歐洲的研究型體制”。這種現代化的教育培養制度也吸引了很多外國留學生。
入學門檻低
語言是留學生們的一大難關,大部分國外高校都要求申請人出具語言成績單,QS排名越高的學校,對語言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即使是預科也要申請人有一定的語言基礎。
因為語言門檻高,每年都有很多同學拿到了高校offer,卻因為語言不過關而和理想院校失之交臂。因此,每到留學申請季,留學機構、托福、雅思補習班都格外火熱。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招生要求就簡單得多,只需要提供前一階段學習的畢業證(最低高中文憑)、成績單和護照即可。沒有語言基礎的學生可以先申請預科,在預科班學習語言(一般為俄語、烏克蘭語、英語),預科畢業后,即可申請考校入學考試,通過后進入高校學習。
對于一些高考失利的中國學生來說,烏克蘭相對簡單的入學程序讓他們多了一個選擇——讀完預科,考上一個排名相對不錯的大學。
因此,很多學生退而求其次,轉而選擇去烏克蘭留學。
但事實上,一年的預科學習可能并不夠。
一方面,對大部分人來說,用一年時間來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并不簡單;
另一方面,烏克蘭的預科類似于國內的繼續教育學院,政府不對其撥款,學校需要自負盈虧。雖然很多高校都下設了預科,但卻是將其作為收入項目,為了招攬生源,其教學并不嚴格,畢業標準也比較低,或不足以支撐后續的高等教育學習。
但是,低入學門檻、低畢業門檻,就足夠能吸引一批想為學歷“鍍金”的留學生了。
物價低、性價比高
物價低,學費低是很多人選擇烏克蘭留學的另一大原因。
《2021中國留學白皮書》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1年,意向留學家庭父母的職位從過去的以“中層領導”發展至以“一般員工”為主。2021年,有45%的意向留學生都來自普通職員家庭。
但對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出國留學的成本并不低。少則二三十萬,多時六七十萬也不足為奇。
有留學生表示,如果就讀于倫敦地區高校且比較昂貴的專業,每年支出不少于50萬;如果就讀非倫敦地區高校的便宜專業,即使省吃儉用,一年的支出也超過35萬;美國則更貴。
對比之下,烏克蘭的物價和學費水平都相對低很多。
根據2019年烏克蘭財政部提供的數據來看,烏克蘭首都基輔人均月工資為4700-7700格里夫納(約合167-275美元),物價低廉,消費水平較低。留學生不需要高昂的生活費。
根據某留學機構中介老師發布的信息,烏克蘭預科一年學費約在6000元左右,大學本科每年學費約在5000-9000人民幣;研究生每年學費約為9000-15000人民幣左右,而住宿費僅需2000人民幣/年。
同時,烏克蘭當地醫療水平較發達,其本地居民享受終身免費醫療,而留學生每年只要交納150美金左右的醫療保險,也可以享受當地醫療。
僅從留學費用來看,選擇留學烏克蘭,似乎更適合普通工薪家庭。
當然,還有一些選擇去烏克蘭留學的理由,比如地緣優勢。
不過隨著烏克蘭境內“去俄語化”的風潮越演越烈,越來越多的烏克蘭高校也改用烏克蘭語授課。相比于俄語,烏克蘭語的使用人數比俄語少,未來的就業口徑會更窄,這讓很多留學生有所動搖。
B站up主“我是小妖怪”就分享了自己在預科時學的是俄語,入學后卻發現所有課程都時烏克蘭語授課,且沒有教材,也找不到愿意接受自己的導師的尷尬境地。
俄烏沖突后,留學烏克蘭的吸引力將大幅下滑。
希望仍滯留烏克蘭的國人能盡快撤離至安全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