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依琳(鄭州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研二學生周景怡自發創建了“上海交大疫情互助文檔”,瞬間刷屏交大,幫助封閉校園內的老師和同學及時了解校內各種情況,消除信息不對稱,協調校內資源互幫互助,該文檔累計超20萬人次訪問,更新幾千次版本?;ブ臋n模板上線后,同濟大學、吉林各高校同學陸續加入,創建了自己學校的互助文檔,協助老師處理校內問題。(3月11日《中國新聞周刊》)
此類文檔已不鮮見,河南暴雨時,一個小小的互助文檔,不知道幫助了多少人。人們在文檔上發布自己的求助信息,讓資源能更及時地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在隨后撲滅各地疫情的行動中,共享文檔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此類文檔的弊端在于,它們屬于民間自發組織,所以其可靠性難以保證,很難保證沒有不法分子混進來。并且,大家的信息在這上面共享的同時,也很難保證一些可能暗含身份的信息被有心之人所利用,更別說,有些人還會惡意刪除別人的信息。另一方面,雖然這類互助文檔頻頻上熱搜,但因為其傳播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特定的圈子當中流傳,所以有些需要幫助的人可能沒法及時地找到。
而上海交大的這份疫情互助文檔,始于模仿終于創新。其優異之處在于,得到了網絡信息中心老師的指導和幫助,通過聯系金山文檔技術人員,開啟了校內身份認證,使得校外人員無法訪問該文檔,讓這份文檔,真正具有了“半官方”的性質。同時,在這種共度時艱的時刻,最要不得的就是謠言和恐慌。而消除流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予公眾足夠的信息。上海交大這份疫情互助文檔中,“官方通知”的模塊讓師生能夠共同編輯文檔,也讓假消息沒有傳遞的空間,有力地回擊了任何企圖制造恐慌的謠言。
眼下,疫情在個別地方再次露頭。封校、隔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完備的隔離措施,可怕的是無法及時篩查出陽性人員,可怕的是斷水斷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我相信,就如同這份上海交大疫情互助文檔一樣,我們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方式,在疫情下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