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奧數英語,現在連跳繩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了?據中國之聲報道,跳繩成為小學各年級的必考項目后,跳繩的成績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評獎評優和升學,很多學生家長都很重視。有媒體調查,跳繩已成超越語數英三大學科的入學“第一關”,市場上專項提升跳繩技能的培訓班還異常火爆,一節課要花200元。
跳繩誰不會?還要花高價上培訓班?據報道,剛過去的十一長假,跳繩是許多小朋友遠行必帶的裝備,因為每天都要練習,并且視頻打卡,讓全家度假都不得安生,有家長感嘆:“我感覺兒子上的是體校。”跳繩持續升溫,培訓班應運而生,且價格不菲。
一種靠自學、稍加鍛煉就能掌握的運動,為何需要興師動眾、花錢搶名額去學?家長們的“跳繩焦慮”有必要嗎?盡管業內人士的觀點較為一致——如果只是為了體育測評達標而報班學習跳繩,“完全沒有必要”,但跳繩培訓班依舊在市場上備受家長青睞,甚至有力壓奧數班、編程班之勢。
按照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小學一年級“一分鐘跳繩”項目規定男生在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09個滿分,女生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17個滿分。這個標準逐年遞增,到小學六年級時,男生1分鐘要達到157個才能滿分,女生1分鐘要166個。現實中,學校的正常教學足以保證學生在及格以上,幾乎沒有不及格的,按理說沒必要再去報校外培訓班。
但在“教育焦慮時代”,在“起跑線思維”之下,誰僅僅滿足于達標,誰不奔著優秀和滿分去拼?為了快速達到目的,實現“彎道超車”,家長們自然將目光瞄向了跳繩培訓班,找“專業的人”來解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家長們向來不吝嗇,商家們也摸透了家長的這一心理。
據報道,杭州部分學校的跳繩標準高出國家標準一大截,二年級學生每分鐘要跳185個乃至200以上才算優秀,總之越多越好,不設上限。現實中也有個別老師發現學生的弱項后,不是想方設法幫其彌補,而是慫恿其報培訓班,有轉嫁責任之嫌。
跳繩是幼兒園、小學必考項目,又與評先樹優掛鉤,家長和老師不可能不重視,而所謂的“重視”就是相互攀比,搶占“最高起跑線”。說到底,跳繩培訓班的火爆是“搶跑焦慮癥”的又一注腳。如果任憑這股“跳繩熱”蔓延下去,跳繩這項簡單、快樂的健身項目,有可能成為學生和家長的一種折磨。
只有緩解“搶跑焦慮癥”,才能從根本上給各種“培訓熱”降溫。目前看,這一言難盡,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