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開始,杭州市教育局做出決定,從2019年起實行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關于具體招生政策的細節(jié),一等就是好幾個月。
昨天,那只靴子終于落地了。杭州市教育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了兩項招生政策——
一是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5月5日起進行網(wǎng)上報名;
二是優(yōu)質(zhì)普高名額分配生(原保送生)比例,從2021年(2018級初一年級)起由50%提高到不低于60%;從2022年(2019級初一學生)開始,名額分配生將逐步向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傾斜。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兩項政策對杭城家長選擇學校有一定的影響。有校長對記者說,從目前分析,這些政策對公辦學校的確會帶來利好,接下來民辦學校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5月5日,公辦民辦同時開始報名
影響最大的是有熱門學區(qū)房的家庭
所謂小學公民同招政策,是指公辦和民辦小學統(tǒng)一招生報名時間,每名兒童在公辦小學或民辦小學中選報一類,選擇民辦小學的只能填報一所學校;公辦小學現(xiàn)場信息核驗和民辦小學面談時間同步;招生錄取同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未錄取的兒童,排在同類別報名公辦小學的兒童之后。
今年杭城小學公民同招的時間表如下——
5月5日至13日,網(wǎng)上報名;
6月22日、23日,公辦小學第一批現(xiàn)場信息核驗和民辦小學自主招生面談;
6月24日起,對公辦小學第一批通過驗證的適齡兒童發(fā)放入學告知信息,民辦小學發(fā)送錄取確認信息;
6月27日、28日,民辦小學網(wǎng)上補報名;
6月29日,民辦小學補報名招生面談和錄取。民辦小學錄取結(jié)束,公辦小學第一階段錄取基本結(jié)束。之后,公辦小學第二批現(xiàn)場信息核驗和錄取工作陸續(xù)開始。
具體安排請關注市和區(qū)、縣(市)教育部門的后續(xù)公告。
有一點,記者提醒家長特別注意:孩子一旦被所報民辦小學錄取,錄取結(jié)果不能更改,公辦小學不能錄取已被民辦小學錄取的兒童。
昨天下午,當今年的教育新政一出來,杭城某熱點公辦小學學區(qū)的王偉達就下定了決心:“放棄讀民辦小學的念頭,一心就讀家門口的公辦小學。”他告訴記者,自己在2015年購買了學區(qū)房,“當時購買時打算,先試一試民辦小學,如果被錄取了,就去讀民辦,沒有被錄取,就讀家門口的公辦。”當時他可淡定了,最起碼有這所熱點公辦小學保底。
但是公民同招公布后,王先生就一心打算讓孩子讀公辦小學了,“我們不敢冒險,我們對應的公辦小學這么熱門,就連一表生都要被調(diào)劑,一旦孩子報了民辦而沒有被錄取,那鐵定讀不了家門口的這所公辦小學了。”
我們昨天第一時間在“浙江24小時”新聞APP上發(fā)布了公民同招的細則,就有很多家長留言,大家都在糾結(jié),報名公辦等于放棄報考民辦資格,報名民辦等于放棄公辦第一批錄取資格。記者也提醒很多買了熱門小學學區(qū)房的家長,真的要好好掂量一番,一旦選擇民辦小學而未被錄取的話,那就要排到一表生的最末端去了。
從這個角度看,今后熱門公辦小學會更熱。杭城某熱點公辦小學的校長說:“從長遠看,這肯定是好事。對公辦小學來說,的確能留下一些好的生源,但相對的,招生壓力也會大很多。本來寄希望于一些家長報讀民辦小學,可以騰出一些學位,現(xiàn)在走掉的肯定比原來少,一表生爆表會更嚴重。”
對于民辦小學來說,影響肯定有。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校長滕梅芳告訴記者,上海推行“公民同招”政策后,民辦小學報名人數(shù)銳減5成。不過她覺得,這個影響是短期的,就長期來看,“這樣的政策能夠幫助各個城區(qū)重新精準定位各自的民辦學校,同時也讓我們這些民辦學校更明確自己的價值定位。我覺得民辦學校只要做出質(zhì)量、做出特色,還是會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因為公辦教育很難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而民辦教育可以滿足。從國際慣例來看,會有大量的社會力量辦學,因為要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對教育的不同需求。”
重高名額分配向公辦傾斜,影響最大的是成績中上的學生
在昨天發(fā)布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中,最受關注的是招生錄取方式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優(yōu)質(zhì)普高名額分配生(原保送生)比例,從2021年(2018級初一年級)起由50%提高到不低于60%;從2022年(2019級初一學生)開始,名額分配生將逐步向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傾斜,民辦初中當年自主招生學生數(shù)按不高于50%的比例計入應屆畢業(yè)生數(shù)。
這項新政對杭城的民辦初中是有一定影響的,舉個例子,更能幫助大家理解。
比如,杭城某民辦初中2019年招生計劃為300人,按政策其40%即120人為自主招生學生數(shù),這部分人數(shù)將按50%的比例計入該校2022年的應屆畢業(yè)生數(shù),這意味著該校這屆學生畢業(yè)的時候,統(tǒng)計用作名額分配計算時的畢業(yè)生數(shù)為240人,而不是原來的300人。
另外,從2021年開始,杭州將取消體育、藝術、科技等獎勵類學生加分項目,相關特長和表現(xiàn)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檔案。
杭城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昨天分析,新政總體對公辦初中是有利的,對成績最好的那批學霸沒什么影響,而對成績中上的學生影響較大,“對于學霸來說,他們繼續(xù)選擇讀民辦或許不會受影響,還是能獲得中考分配名額,或者通過中考考上心儀的高中。但對眾多中等偏上的學生來說,他們就得掂量一下,去民辦初中拼中考分配名額,很難,只能拼中考成績。然而,因為大家都這么想,自然又增加了通過中考進入重高的難度。假如選擇讀公辦,獲得中考分配名額的機會就大很多。一旦這批孩子放棄民辦初中,‘民辦熱’勢必會降溫。”
杭州采荷中學校長孫寅則認為,分配生名額變化影響不了大局,對公辦學校的發(fā)展是有推動作用的,但對民辦初中的撼動力是有限的。“最起碼,對成績最好的一批學生來說影響不大,他們?nèi)詴x擇讀民辦。作為一名公辦初中的校長,我認為重點應該放在學校師資、課程建設上來,提高課堂效率,抓學生的學法指導。師資、課程、學生都抓好了,辦學水平就上去了,學校才能得到長遠的、有質(zhì)量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