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50元的蛋糕特價10元3份、
18.9元的香辣海帶結賣4.5元、56元一箱的酸奶賣29.9元、12.8元的礦泉水現(xiàn)價0.5元……怎么打折力度如此之大?
今天說的當然不是“雙十一”,
而是“臨期食品”!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
近年來
“臨期食品”經(jīng)濟可謂風生水起
據(jù)媒體報道
我國臨期食品的市場規(guī)模超百億
超4成受訪消費者表示
愿意購買并推薦臨期食品
很多超市也都有設置了臨期食品專柜
↓↓↓
淘寶上賣臨期食品的店鋪
差不多近萬家
↓↓↓
據(jù)某電商食品行業(yè)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約有200多萬用戶購買臨期食品,以年輕人為主,90后、大學生,包括在二三線城市上班的青年人。
街頭巷尾的臨期食品專售店生意更是火爆,幾乎每天都是人頭攢動。
并非只有老年人精細打算會過日子,臨期食品早已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據(jù)調查,臨期食品消費群體中,26歲~35歲年齡層占比為47.8%,同道中人還成立了專門小組——“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那么問題來了
臨期食品能不能吃?
長期吃會有損健康嗎?
臨期食品可以吃!
食品專家介紹:臨期食品不是過期食品,它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只要儲存得當,食品的品質是有保障的。對于很多食品而言,特別是那些長貨架期的食品而言,這個保質期都是有一定富余的。
買臨期食品并不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是在靠譜的超市或其他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人們對臨期食品接受度高
國家對食品浪費問題十分重視,越來越多人的消費觀念也日趨健康理性。不少曾熱衷囤貨的年輕人突然醒悟:“與其買一堆食品在家里放成臨期,還不如直接選臨期食品,價格更劃算。”
很多網(wǎng)友表示,臨期食品的二次上架銷售既減輕了商家的庫存積壓,避免食物浪費,又讓消費者享受了低價,實在是一舉多得。
長期吃有風險嗎?
專家解釋:安全與否要看食品的品質有沒有變化。
比如吃薯片,即便是剛出廠,仍然有不健康因素。但是吃一個臨期番茄罐頭,完全沒有壞,沒有漏氣,微生物沒有超標,吃了仍可以增加礦物質、番茄紅素。
但也有一些短保質期的食品,比如說要冷藏的巴氏奶,還有一些豆制品,短保質期的食品臨期安全的風險還是相對比較大的,購買前一定要仔細查看。
如何安全“撿漏”?
買臨期食品時,也有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jié)。
食物大體可以分為長保質期食物和短保質期食物。長保質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幾個月到幾年不等,比如真空包裝的糧食、罐頭、方便面、餅干。即便到了保質期,只要儲藏得當且沒有開封,還是能安全食用的。
而鮮牛奶、新鮮果汁、現(xiàn)做蛋糕或面包、冷鮮肉等短保質期食物,如果過了保質期,微生物超標的風險會增加。這一類的臨期食品需謹慎購買。
01
有些食品營養(yǎng)價值不高,比如薯片等高油高鹽高糖的加工食品,即使是低價誘惑也不宜買太多。
02
富含油脂的堅果類零食,如果不是真空/充氮包裝,時間長了容易產(chǎn)生令人不愉快的哈喇味,盡量購買新出廠的比較好。
03
建議購買小包裝、而不是大包裝的臨期食品,避免來不及吃造成浪費。
特別提醒
臨期食品可以放心食用,但消費者也要酌情按需購買,買回去后盡快在保質期內食用完,避免變質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