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備受關注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81家公司成為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112家證券公司成為正式會員,開市后合計可參與交易的投資者逾400萬戶。北交所表示,下一步將緊密圍繞服務中小企業這個主體,牢牢把握支持創新發展這個關鍵,始終聚焦打造“主陣地”這個方向,推進各項制度落地實施,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看點1.制度更包容
自9月2日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來,北交所全力以赴落實開市籌備。
制度規則方面,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層面的相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已全部發布。11月12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證券交易實施細則》等6件業務規則,自11月15日起施行。這些規則連同前期發布的45件業務規則,形成了北交所自律規則體系,涵蓋發行上市、融資并購、公司監管、證券交易、會員管理以及投資者適當性等各個方面。
北交所立足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充分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既遵循了交易所市場建設一般規律,又在市場準入、融資、監管、退出安排方面引入了包容性的制度設計,充分體現了錯位、包容、靈活、普惠的特點。
一是發行上市制度更加包容。發行上市條件綜合運用盈利能力、成長性、研發能力等多元評價體系,提高上市準入的精準度和適應性。二是持續融資制度靈活多元。三是監管制度寬嚴適度。四是退市機制體現特色。五是成長路徑循序漸進。北交所將堅持與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一體發展與制度聯動,堅持與區域股權市場、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邊融資、邊交易、邊發展”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資本市場路徑。
看點2.首批上市公司成長性較為突出
企業資源方面,宣布設立北交所以來,精選層審查發行工作正常開展,10家已完成公開發行等程序的企業將直接在北交所上市,10家公司分別為大地電氣、漢鑫科技、中設咨詢、志晟信息、中寰股份、廣道高新、同心傳動、晶賽科技、科達自控及恒合股份。疊加從精選層平移至北交所的71家企業,北交所開市時上市公司數量達到81家。
整體來看,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充分體現了其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這81家企業經營狀況穩健、成長性較為突出,大部分企業屬于行業細分領域的“排頭兵”,部分企業處于行業國內領先地位,部分企業是下游重要國內國際企業長期穩定的供應商。
具體來看,81家公司涵蓋了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其中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等占比87%,平均研發強度4.2%,平均研發支出2536萬元。
根據交易規則,這10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首日將無漲跌幅限制,其表現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從精選層掛牌平移到北交所上市的71只股票,開市當日將實施30%的漲跌幅限制。
看點3.市場活力得到激發
宣布設立北交所以來,各方反應積極,市場活力得到激發,市場效應初步顯現。截至10月31日,精選層日均成交額增長2.74倍、股票價格平均增長18.22%,在精選層帶動下,創新層和基礎層日均成交額、股票價格分別增長2.86倍和45.93%。
另外,北交所開市籌備過程中,市場各方踴躍參與。截至11月12日,累計有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開市后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400萬戶。
有專家預計,北交所開市總體或會比較平穩,或會看到比較良性的上漲。其中10家新公司上市的首日或表現比較好,其他平移的精選層公司也會不同程度上漲但會略有分化。專家表示,短期的走勢由市場決定,漲跌都不影響市場長期向好的大方向。
下一步,北交所將緊密圍繞服務中小企業這個主體,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
亦城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