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近24萬億公募基金銷售市場風起云涌,三季度基金代銷機構最新戰況剛剛揭曉!
11月10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三季度基金代銷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前100名榜單。
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前五”的座次保持不變,招商銀行、螞蟻基金、工商銀行繼續分列前三,不過,各機構“此消彼長”的分化依舊非常明顯,前十名的機構中,螞蟻、天天的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分別增長226億元、426億元,傳統銀行代銷機構普現“縮水”,僅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實現逆勢增長。
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也呈現第三方代銷機構強勢崛起的格局,螞蟻基金以接近1.2萬億的保有規模繼續“問鼎”非貨保有規模“寶座”,螞蟻也是三季度唯一一家非貨保有規模增長上千億的代銷機構,3季度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增長前五名更是“清一色”被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占據。
招商銀行繼續位居權益基金保有量第一
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強勢追趕”
從基金業協會最新公布的代銷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上看,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前十的座次短期內依舊“難以撼動”。
招商銀行以7307億的權益基金保有規模三季度繼續蟬聯全市場第一名,螞蟻基金、工商銀行以6810億元、5207億元分列前三,天天基金、建設銀行三季度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4841億元、3948億元,分別位列第四、第五名,前五名座次繼續維持二季度的格局。
交通銀行取代農業銀行,晉升行業第七,交通銀行也是三季度前十名的機構中,唯一一家排名上升的機構。
不過,從權益基金保有規模變化上看,看似“平靜”的排名下,變化已經在“悄然發生”,螞蟻基金、天天基金三季度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分別增長226億元、426億元,環比增幅3.43%、9.65%,相比之下,銀行代銷機構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僅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三季度分別增長216億元、18億元,逆勢保持正增長。
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前100名機構中,天天基金、螞蟻基金也是權益基金規模增長最多的兩家機構。
在業內人士看來,三季度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出現結構性變化或許是近段時間新基金發行遇冷有關。“三季度全市場權益基金規模并未出現大幅增長,在存量規模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近段時間,新基金發行明顯遇冷,最近更是出現一天之內三只基金同時募集失敗的罕見現象,新基金首發不夠理想,存量老基金因贖回或凈值下跌出現規模縮水,傳統代銷渠道在持續營銷上又不具備優勢,就很容易出現權益基金保有規模下滑的局面。”
“在股市出現波動的情況下,一些相對成熟的投資者比較喜歡‘抄底’,關注持續營銷的老基金,而這些投資者也相對關注申購成本,這也是一些互聯網平臺等第三方代銷機構的優勢所在。”上述業內人士指出。
也有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認為,螞蟻、天天等互聯網基金銷售機構“崛起”或已成未來的長期趨勢。“傳統代銷機構的客戶群偏中老年,這部分人群的數量在逐漸下降,而一些青年人更為偏好在互聯網上買基金,隨著這部分群體年齡增長,其理財資金也在逐漸增加,從而帶動互聯網平臺的基金銷量。”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基金代銷格局已經不是傳統渠道‘一家獨大’的局面,互聯網平臺的市場份額已經在迅速增長,且增速非常明顯,這是為什么基金公司電商部門近些年在公司內部話語權越來越強,部分人手越來越多的原因,基金公司內部的變化也反映出整個市場的改變。”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稱。
螞蟻基金三季度非貨規模增長超千億
基煜基金、匯成基金成年內“黑馬”
三季度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榜單中,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的增長也“勢如破竹”。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螞蟻基金3季度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逼近1.2萬億大關,保有規模超過第二名的招商銀行4000多億元,且是唯一一家三季度非貨規模增長超千億的基金銷售機構。
另一家大型互聯網基金銷售機構——天天基金三季度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達到5783億元,相比二季度環比大增13.95%,超過工商銀行,“擠入”行業前三。
而從三季度非貨幣基金基金規模增長上看,除了螞蟻基金以1360億元的增量位居第一之外,規模增量第二至第四名也全是獨立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天天基金、基煜基金、匯成基金、騰安基金,上述5家也是三季度非貨保有規模增長能夠超過200億的代銷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基煜基金、匯成基金兩家第三方機構三季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兩家機構三季度非貨保有規模分別為1313億元、893億元,相比一季度時分別增長116%、177%,一舉成為年內基金銷售的“黑馬選手”。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煜基金、匯成基金今年的基金代銷規模快速增長得益于機構投資者投資基金需求增長。“基煜基金、匯成基金主要是做機構銷售業務。機構投資者去基金銷售機構購買基金,不僅免去了挨家開戶的繁瑣,一些機構投資者對于所投基金還有規模業績等指標要求,這些基金銷售機構也能根據機構需幫助其篩選基金,節省了機構投資者的時間效率。”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提到,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值化轉型的過程中,投資公募基金的需求明顯提升,基煜基金、匯成基金等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抓住了這部分機構投資者的市場需求。“相比直銷柜臺,機構投資者在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購買基金的成本也更為低廉,一些機構投資者明確指出要通過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下單,原本與這些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沒有合作的基金公司為了留住機構客戶,也專程在這些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上線了基金產品。”
除此之外,另一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騰安基金三季度非貨幣基金規模顯著增長也引起業內人士關注。據業內人士介紹,騰安基金近段時間改變了過往幾年所走的“精品戰略”,開始大幅增加代銷基金的數量,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代銷機構愈發重視保有量
事實上,代銷機構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公布以來,受到業內關注,也對代銷市場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盈米基金CEO肖雯表示,公布代銷機構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有利于公募基金行業長遠發展,讓銷售渠道從更注重交易額向注重保有量轉變。對于解決行業“基金掙錢、基民不掙錢”,抑制“贖舊買新”的現象都有積極作用。而且,從根本上看,這也引導了銷售機構更加注重客戶賬戶的收益,而不是更加關注自己的銷售業績,這種更注重保有量的模式也和基金投資獲得收益的內在邏輯更加一致和匹配,對于引導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有深刻意義。
富榮基金市場部總監曹建英表示,代銷機構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榜單上反映出渠道頭部效應明顯,榜單的公布,可以讓投資者更好地選擇銷售機構,集中監管資源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在傳統營銷模式下,基金公司非常重視首發,在渠道鼓勵”贖舊買新“的狀態下,客戶頻繁交易,支付了大量的交易費用卻賺不到錢,基金公司也很難實現借新基金發行實現規模良性增長的愿望。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銷售渠道打破僵局,他們在大數據應用等方面更先進,可以多維度地進行基金長期業績、波動率、流動性等全方位數據的評價和標簽化,有更多投顧組合、周轉金等避免短期交易的服務配套。現在,部分基金公司新發產品規模也不再設立硬性指標,更多地從投資和投資者角度出發,達到成立門檻就結束募集,甚至越來越多地推出定開和持有期策略產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金產品未來業績打造和持續營銷中。”她說道。
關洪波認為,目前來看,行業整體趨勢逐漸向“重首發,更重持營”過渡,這首先得益于渠道營銷模式的轉變,銀行渠道也更加重視“二次首發、績優基金持營、基金定投”等營銷方式。“‘更重持營’也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基金管理上,注重基金長期投資回報,注重投資風格、投資策略和投資回報的穩定性,進而實現‘管理創造業績、業績帶動規模’的良性循環。”關洪波說。
( 編輯: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