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施耐德電氣為代表的一批高精尖企業產值實現成倍增長,智飛綠竹新型病毒疫苗和工程疫苗產業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記者從北京亦莊創新發布獲悉,北京經開區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34.8億元,同比增長38.8%,比全市高28.1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與2019年同期相比,兩年平均增速12.8%。前三季度“七促”調度229個重大項目,其中70個項目簽約落地。
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8.8%
隨著施耐德電氣數字產業示范園落成,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研發中心及電子行業科創中心首次落戶中國,加速聚集全球高端要素的同時,也將把中國智慧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
24年前,施耐德電氣在北京經開區建廠發展,開啟了首次合作,北京經開區工廠也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最大的工廠,40%的智能化產品由北京經開區工廠制造;24年后,北京經開區與施耐德電氣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共建產業園,將實現研發制造數字化、創新和物流一體化的全產業。
外資企業加碼投資布局的背后,是看中了北京經開區的產業機遇和營商環境。“在北京經開區的支持下,施耐德電氣數字產業示范園將有望建設成為創新開放、綠色可持續的數字化產業基地,為中國數字化建設和低碳發展添磚加瓦。”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尹正直言。
創新合作、產業布局、營商優化,助力施耐德電氣的北京經開區工廠提速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施耐德產值實現成倍增長。
疫情之下,經開區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正是一家又一家創新企業的蓬勃發展,一個又一個產業扶持政策不斷發力,一次又一次的政策支撐。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開區第二產業增加值1360億元,同比增長53.6%,兩年平均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574.8億元,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9%。
從主要行業看,占比最高的工業完成增加值1320.4億元,同比增長53.8%,兩年平均增長14.7%;流通領域繼續復蘇,批發和零售業同比增長11.7%。此外,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增速也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管家式服務助力 企業產值翻倍
經海路與科創十街交叉路口,總規模超過4.5萬平方米的廠房迎風矗立。在這里,華卓精科多年布局研發的光刻機工件臺、激光退火設備、晶圓鍵合設備等集成電路領域高端裝備接連實現規模化生產。
成立不到10年的華卓精科是主攻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關鍵零部件企業。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超精密運動平臺、激光退火設備、晶圓鍵合設備、晶圓傳輸系統、主被動隔振器等整機設備及半導體關鍵零部件,可應用于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先進封裝、功率器件制造等產線。
這些核心裝備的產業化依靠的正是位于亦莊的這個半導體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項目。2018年,項目啟動建設。隨后的立項、施工、竣工、投產等各個環節都享受到了“管家式服務”,提速建設。“北京經開區相關部門提供了指導,推進項目建設順利實施,才得以快速建成投產。”華卓精科公司總經理孫國華感慨道。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
如今,嶄新寬敞的廠房、標準化的百級、千級凈化間、流程化裝配產線,為加速推進國家專項的攻堅克難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告別了過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新項目的順利投產,也直接讓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產值同比增速超過100%。
這不是個案。作為北京經開區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的“王牌企業”施耐德中壓、爍科精微電子、和利時電子等17家企業產值實現成倍增長。
為增長添動力 固定投資提前完成市級任務
不僅如此,北京經開區主導產業接連表現出上揚的曲線。
數據顯示,1-9月,亦莊新城完成工業總產值4559.9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經開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243.6億元,同比增長32%,兩年平均增長17.7%。四大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037.4億元,同比增長33.0%,占經開區工業總量的95.1%。
特別是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前三季度完成產值1413.9億元,同比增長2.1倍,剔除疫苗因素增長10.5%,除北生研外,泰德制藥、瓦里安醫療、百普賽斯生物、金豪制藥等12家企業產值增速均超過50%;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完成產值796.7億元,同比增長26.8%,小米電子、中芯北方、北方華創、威訊等四家企業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合計對該行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6.2%,帶動作用明顯。
新的一批重大項目也已經“在路上”。據介紹,亦莊新城1-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1%,兩年平均增長40.4%,亦莊新城固定資產投資已完成市級進度100.3%,完成全年區級任務目標值93%,超過年度投資任務進度目標。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產業項目是重中之重,將為主導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解讀,今年1-9月,亦莊新城建安投資同比增長41.7%,兩年平均增長14.9%,已完成市級目標進度74.4%,完成全年區級任務目標值71.5%。
提速重大項目沖刺四季度
入冬之際,北京經開區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現場依然火熱。路南區N16M2地塊,挖掘機、打樁機等不同種類建設機械忙碌施工,智飛綠竹疫苗產業化基地正在建設。
“得益于北京經開區推進重大項目進度的‘七促’機制,讓我們新項目從簽約到摘牌再到開工加速前進。”智飛綠竹公司有關負責人坦言,在新型病毒疫苗和工程疫苗產業化基地推進建設過程中,北京經開區為他們安排的“服務管家”全流程參與其中,主動問需解難,對接多部門解決了各個階段遇到的難題。也正是北京經開區持續提升產業環境和營商環境,智飛綠竹在區內已擁有多個研發生產項目的基礎上,新增投資建設又一個疫苗產業化項目,預計2025年建成啟用,有利于智飛綠竹進一步完善豐富產品結構,完善產業鏈,也將大大提升北京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生產能力,進一步優化生物醫藥的產業結構,完善產業布局。
“七促”工作機制,是北京經開區推進重大項目為企業提供主動式、全發展周期的服務,從企業項目簽約入區開始,營商合作局各處室干部擔任項目“服務管家”,從簽約、摘牌到開工、竣工、投產、達產、技改,全流程服務促進。智飛綠竹新型病毒疫苗和工程疫苗產業化基地只是北京經開區前三季度“七促”工作機制推進的其中一個重大項目。
據統計,前三季度“七促”工作機制共調度229個重大項目。其中,70個項目已簽約落地,項目總投資達932億元;12個項目已摘牌;智飛綠竹、京東中央研究院等15個項目已開工;神州細胞、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等5個項目已竣工;華卓精科、清大國華等5個項目已投產。
隨著“七促”工作機制調度推進一批又一批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各產業領域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環境也持續升級。今年以來,國科天迅、神州數碼、升鑫網絡安全、快立方、中建電子等眾多行業領域頭部企業項目集中落戶北京經開區國家信創園起步區,讓這個開園僅一年半時間的產業園區,聚集了百余家信創行業龍頭企業,形成了鏈條完整、體系完備的良好態勢。與信創園起步區一路之隔的信創園一期項目,也是北京經開區今年重點推進的項目,如今該項目也已經開工建設,將為信創企業提供定制化空間保障,為北京經開區信創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經開區將聚焦全年經濟社會主要指標任務,在全面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落實好經濟運行雙周調度,“七促項目”單周調度機制,做好土地、手續、資金、政策等保障工作,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完成2021年亦莊新城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以上、核心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以上的年度經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