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張越熙
雙十一臨近,又到了電信網絡詐騙高發時節。如何在“買買買”的同時謹防“騙騙騙”,互聯網企業各自出招,攜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11月5日,公安部刑偵局聯合騰訊共同發起“1107全民反詐日”,集合微信支付、QQ、騰訊手機管家等產品,上線全民反詐日小程序、反詐專區等宣傳全民反詐信息。在湖北黃石、浙江臺州、山東濱州等城市,美團騎手將配送的外賣中附帶由公安部門定制的宣傳小卡片,普及反詐騙相關知識。
在金融科技領域,360數科日前成立詐騙風險全域聯防項目組,基于安全態勢感知系統、Argus風控系統等智能反欺詐技術手段,保障用戶資金安全。度小滿金融也在此前公開展示了“語言識別盒子”、“AI漫畫機”等反詐騙技術。
據公安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6.2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7.3萬名,同比分別上升41.1%、116.4%。在全國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有所下降,但成效還不夠牢固,仍應全力開展反詐預防。
早在2019年底,螞蟻金服、度小滿、小米金融、360金融等互聯網公司就共同發布了反詐倡議,表示將加強協作,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服務反詐工作。如今,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從個人信息等數據源頭端捍衛消費者信息安全權、財產安全權被提到了新高度。
在專家看來,防范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要進一步突出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行業反詐工作體系。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信息通信行業反詐中心負責人魏亮認為,互聯網行業應建立健全行業反詐工作體系,推動運用“二次實名認證”等方式解決“實名不實人”難題。他建議,依托行業的數據優勢,提升涉詐信息研判處置和技術攻關,探索“貓池”、GoIP等涉詐技術難題的解決方式,努力推動實現對涉案號碼“一鍵處置”,督促互聯網企業擔起反詐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