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近期多家A股大眾食品企業官宣調價,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恒順醋業(600305.SH)、海天味業(603288.SH)、海欣食品(002702.SZ)、安井食品(603345.SH)等多家食品類公司近期公告稱,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調整。
提價幅度方面,除了恒順醋業的調整幅度為5%~15%,其余公司的調整幅度均為3%~10%。至于提價原因,上述公司均表示鑒于各原材料、人工、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決定對相關產品進行調價。
11月3日,受到個股連續提價消息刺激,大消費板塊有所回暖,食品飲料股表現活躍。當前時值深秋,今年以來,市場風格較上年更為極致,光伏、新能源汽車、周期股接連走出結構性上漲行情,大消費板塊表現欠佳,較去年相去甚遠。
伴隨著多家食品股提價,提價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響幾何?二級市場會否掀起提價行情?
龍頭食品股難抗成本壓力,紛紛宣布提價
11月2日晚,恒順醋業公告,部分產品進行價格調整,調整幅度5%~15%不等。恒順醋業當天強勢漲停。海欣食品也于當晚宣布對部分產品經銷價進行上調,調價幅度為3%~10%不等,新價格自11月1日起按各產品調價通知執行。
近半個月內,安井食品、海天味業、洽洽食品(002557.SZ)等多家食品公司也于近期宣布提價。從年初以來的原材料持續上漲、海運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催化了大宗商品價格攀升,最終傳導至消費者的餐盤上。
剛剛宣布提價的恒順醋業前三季度出現了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情形。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59億元,同比下降6.37%;實現凈利潤1.35億元,同比下降41.73%。第三季度,公司醋、料酒收入同比都出現大幅下滑導致單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91.19%,僅為720.68萬元,營業收入也同比下滑35%。
此外,海天味業前三季度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9.94億元,同比增長5.32%;歸母凈利潤47.08億元,同比增長3%,前三季度業績增速創上市以來新低。
“速凍食品第一股”安井食品前三季度的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分別為21.98%、8.14%,同比下降5.78、0.31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安井食品連續兩個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99%、28.36%。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A股調味品行業的三季報數據顯示,調味品板塊實現收入 485.7 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歸母凈利潤 75.9 億元,同比下降5%。其中,板塊第三季度實現營收 154 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歸母凈利潤 20.34 億元,同比下滑14%。多家公司均在三季報中指出,利潤持續下滑主因系成本壓力、疊加報告期內消費疲軟等因素。
個股提價后報表端表現需區分看待
多家食品上市公司的提價舉措提振了資金對大消費板塊的情緒,食品板塊個股股價表現有所回暖。
11月2日,恒順醋業、三全食品(002216.SZ)、克明食品(002661.SZ)、千禾味業(603027.SH)等在內的多家食品企業股價漲停。截至11月3日收盤,克明食品、 巴比食品( 605338.SH)、鹽津鋪子(002847.SZ)等多家食品股周內股價回暖明顯。
實際上,三季度期間,食品板塊表現為持續陰跌。以食品板塊(中信成份)為例,wind數據顯示,7-9月,62只食品股中僅有10只股實現股價增長,52只股下跌,平均跌幅為11.81%,中位數達-14.3%。17只股的累計跌幅超20%,其中,鹽津鋪子單季度大跌近46%,加加食品(002650.SZ)、佳禾食品(605300.SH)等5只股跌逾30%。
從年內表現來看,1月1日~9月30日,上述62只股中的上漲家數近14家,板塊平均下跌13.43%、中位數為-16.97%,大幅跑輸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等集中了新興產業的主要股指。
食品股業績增速放緩甚至下滑或是資金看衰的主要因素。從前三季度來看,龍頭股食品股短期經營承壓,提價后關系到中長期內公司基本面會否轉好。
廣發證券的研報指出,復盤歷次食品類、調味品類企業提價后,相關板塊的表現均明顯優于大盤。一位消費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企業通過提價、產品結構升級等方式實現成本壓力傳導,實現盈利能力提升,具備相對業績優勢,推動估值明顯提升。
“成本上行后的提價或會加速行業格局演變。”前述分析師補充說,“龍頭股的重心在于拉長板補短板,隨著渠道庫存進入良性發展階段,頭部企業的利潤空間有望適當被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個股在宣布漲價后的股價表現不盡相同。安井食品在昨日大漲超8%后,今日收跌4.01%,仍然為橫盤調整的節奏;恒順醋業繼昨日漲停后,今日收漲2.98%;海欣食品宣布漲價后,股價一舉創出下半年以來的新高。
“趨勢性的食品股大漲或難出現。實際上,每輪食品企業提價時的宏觀經濟、市場風格、個股基本面等不盡相同。短期內,龍頭食品類企業紛紛提價有望提升資金情緒,催化股價形成提價行情;中長期來看,受行業競爭及傳導周期影響,提價效應大約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體現到業績,主要表現為公司凈利潤率的提升,個股受提價的影響需要區分看待。”上述分析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