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一句話引出網友各種猜測、腦補,引起熱烈討論。更有網友從即將發生戰爭角度來理解商務部的通知,想象力過于豐富。
《經濟日報》為此發表評論,認為不要過度解讀甚至誤讀儲存一定生活必需品,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點突發讓人們措手不及,主要是針對疫情防控,部分小區臨時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從長期看,也是倡導居民提高應急管理意識,增加必要家庭應急商品儲備,作為國家應急體系的必要補充。
對于商務部的相關鼓勵,我們無需過度解讀,但與此同時,又不能一點不當回事,尤其對于防災減災、應急應變方面,我們不妨以此為契機,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相關的演練,積極預防。
實際上,我們許多地方早就在不遺余力地對公眾做些防災減災應急措施的普及。今年初,西安、廣州等多地正式印發《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比如,廣州市的清單共計25種必要的家庭應急物資,分別為應急飲水和食品、應急生活用品、應急醫療物品、應急救助物品。而西安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今年2月曾向社會征求意見,而該清單是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近期擴內需促銷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發改綜合〔2020〕1565號)要求,結合西安市突發事件特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點編制。
再稍加關注,國家應急管理部于2020年9月即發布了《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北京、上海、長沙等市和江蘇等省都相繼發布了相關儲備建議清單。甚至上?,F已在全市建立了100多處應急避難場所,主要也是為了應對像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如果廣大市民自行配備帳篷,就可以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更快、更好地保護自己?!遍L沙市的清單標注了應急物品的適用場景和用途,體現了本地災害特點。比如清單中有救生衣、反光衣、防風打火機等,這也是針對長沙是南方城市,也是江南水鄉,江河湖泊比較多,汛期比較長,一旦有這方面的險情,有這么個需求,老百姓手頭準備一些這樣的應急物資就至關重要,清單發布以后,點擊都超過了100多萬次,這就說明老百姓關注這個事。同時,也表明生活必須品的儲備并不只是米油蔬菜等這么狹隘的定義。
這就是說,此次商務部的相關通知內容,既是鑒于當前疫情防控與市場監管的需要,向公眾作出的儲備生活必需品的建議,又是執行和落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相關工作方案精神,這也說明增強防災減災和應急儲備,不僅是國家部委的職能所在,也是以家庭為單位應對突發災難和疫情的客觀需要。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甚至還出現了推磨式的反反復復,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完全擺脫疫情發生的可能,只是我們可以將其危害降到最低。同時,各種突發情況往往令我們措手不及,一旦生活必需品短缺,必然增加無謂的損失,但生活必需品又與其它應急物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作為每個家庭,增強一定應急防害的意識,增加一些生活必需品及其它應急物資的儲備,不只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應對突發災害的應有之舉。我們不必刻意囤積物資,但幾天內所需生活必需品的儲備,一段時間的應急物資備用,做起來并不難,可謂防而不備,防患于未然,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