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活動現場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蕓)最是一年豐收季,生態島上稻香濃。今天上午,正值第41屆世界糧食日之際,光明米業的稻田里飄起陣陣悠揚音樂,一場稻田音樂會拉開了“我家那畝田”的新米上市儀式,慶賀金秋時節的大豐收。
在金燦燦的稻田里,以弦樂襯稻香,是解鎖豐收節的另一種打開方式。豐收的稻田里,通過演奏和詩朗誦《稻子熟了》,將文藝與農業情景交融,讓音樂與水稻激情碰撞,在希望的田野上為美麗米業再添風采,讓生活多了詩與遠方。
隨后,在泛起陣陣稻香,熟透的稻田中,“我家那畝田”收米儀式正式開始,認領人收獲了一季的喜悅,開心地領回了屬于自己的那份新大米。記者了解到,“我家那畝田”項目,是光明米業探索新型銷售模式,市場創新的全新嘗試。建立以體驗智領為核心,通過預售與眾籌,將消費者發展為股東的現代化新型營銷方式。作為一種新業態,通過異業聯盟、同業協同、強強聯合等資源整合方式,形成一種競爭與共生的模式。這正是光明米業的初心,為廣大消費者打造專屬田地,從田頭到餐桌,提供安全、健康、全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保障。
圖說:稻田里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從今天開始,光明新大米全面開售,通過直播與上海、浙江等分會場的現場連線獲悉,崇明“銀香38”作為一種品類創新,榮獲首屆中國國際稻米博覽會金獎以及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 記者了解到,該品種采用了20項以上加工工藝,220項以上的過程檢測,米質優、適口性好,富有光澤,晶瑩剔透,口感好,有彈性,有香味,被選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產品”。
光明米業擁有“育、繁、推”一體化的專業種子公司,從田間種植、去雜到曬場管理、質量檢測到種子加工,全程專業化管控,確保種子純度,生長整齊,發芽率高、抗逆性強等,從源頭上保障稻米品質,保障良種“常種常新”。
目前,光明米業自有基地水稻生產實現了全過程機械化,機械化率達98%以上。全面推進無人機飛防、無人機施肥、無人機巡田、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大面積水稻生產實現了水稻生產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模式化栽培、標準化作業,初步實現水稻生產向智能化模式的邁進。科學儲藏則讓稻米更營養更健康。稻谷常年倉儲溫度低于15度,既保證了稻米安全健康,又保證了消費者一年四季吃新米、吃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