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與景順長城基金旗下各有一只基金宣布合同不能生效,至此年內募集失敗的新基金合計為18只,多為“固收+”產品。
景順長城基金日前稱,截至7月23日,景順長城泰順回報一年混合募集期限屆滿,這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仍然未能滿足基金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據平安基金公告,截至7月29日募集期限屆滿,平安瑞福一年定開債不滿足約定的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前者募集期為88天,后者募集期為頂格3個月。
值得留意的是,進入7月后,基金新發市場又出現了回暖跡象,有近50只新基金提前結募。新發基金天弘中證科創創業50、金鷹產業升級、富國長期成長混合、興證全球優選平衡三個月持有期混合FOF等因認購資金超過募集規模上限,均采取了末日比例配售;其中興證全球新基金一日售罄。
在7月新成立的基金中,就有匯添富數字經濟引領發展三年持有混合、富國長期成長混合、興證全球優選平衡三個月持有期混合FOF、東海鑫享66個月定開、易方達產業升級一年封閉混合A等5只基金的規模超過70億元。同花順數據顯示,至8月3日,按基金成立日計,今年以來共有1042只新基金成立,同比增長23.46%;發行規模(調整后)約為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4.96%。
對比新基金發行冷熱不均的現狀,除基金類型外,產品所屬基金公司、掌舵基金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人的認購熱情。相比之下,大中型基金、知名基金經理發行效果更好,募集失敗的基金產品多來自于中小公募。
數據還顯示,在本周接下來的3個交易日里,還有15只新基金將啟動發行,包含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與4只債券型基金;有148只新基金正在發行中,其中“固收+”有56只,主動權益類有44只。
業內預計,隨著公募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基金新發市場冷熱不均的趨勢將持續,頭部公司相對會更受青睞。 (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