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本就增收不增利的均勝電子陷入營收凈利潤雙降局面。其中,營收同比降22.38%至478.90億元;歸母凈利潤則同比下降34.45%至6.16億元,主營業務受挫嚴重
通過連續并購,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下稱均勝電子)收獲了快速崛起的營收規模,卻未收獲令人滿意的盈利狀況。
2021年4月8日,均勝電子大宗交易平臺出現一筆成交,成交量10.49萬股,成交金額200.15萬元。據悉,這已是該公司近3個月內發生的第二筆大宗交易,兩次合計成交金額高至2750.15萬元。
在二級市場,均勝電子在大宗交易公布后的次個交易日即4月9日起股價走低。4月8日收盤時,其每股股價為19.06元,最低時曾于4月13日期間降至18.12元/股。但此后股價有所回升,截至4月16日收盤,其股價收于19.01元/股。
值得關注的是,日前均勝電子披露了2020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該公司全年營收凈利潤雙降,主營業務受挫嚴重。同時,還存在高商譽、高負債并存的情況。
對于上述問題,均勝電子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表示,增長放緩為全球汽車產業近年來趨勢,目前公司已度過低點,進入業績恢復期。
至于持續多年的并購,其表示,公司聘請具有相關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對標的資產進行評估并出具相關評估報告,不存在“持續多年的高溢價并購”。而2020年末的資產負債率雖仍超65%,但相較于前兩年已有明顯改善。
主營業務受挫
均勝電子成立于2004年,是中國高速成長型汽車電子供應商之一。其總部位于中國寧波,2011年12月成功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
或受疫情沖擊,進入2020年,均勝電子陷入營收凈利潤雙降局面。據財報數據披露,該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2.38%至478.90億元;歸母凈利潤較上一年同期縮水超3億元,僅有6.16億元,同比降幅34.45%。
從營收構成上看,均勝電子2020年主營業務受挫嚴重,主營業務合計營收同比下降22.95%。其中,除汽車電子系統業務堅挺之外,其汽車安全系統、功能件及總成、智能車聯系統營收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汽車安全系統營收同比降了近三成。毛利率方面,除智能車聯系統同比有小幅上升外,其他均下滑1至4個百分點不等。
對于2020年業績下滑,均勝電子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系年初疫情沖擊,海外長時間停工停產所致。從營收區域分布上看,該公司也確實有75%以上的收入依賴于國外地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投資時報》研究員進一步梳理公司近年來財報注意到,在疫情發生前的2017年和2019年,均勝電子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據數據披露,該公司2017年和2019年營收的同比增幅分別為43.41%和9.82%,但其同時期歸母凈利潤卻均處于下滑態勢,同比增速分別為-12.75%和-28.68%。另外,均勝電子還在財報中表示,截至2020年末國內和歐洲市場銷售已基本恢復。但未來該公司業績營收情況要恢復到2017年前的持續增長狀態,仍需時間。
對此,均勝電子向《投資時報》表示,受新冠疫情以及2019年末對延鋒百利得資產處置影響,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較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隨著全球疫情在第三季度逐步得到控制,公司各事業部已經進入全面恢復期,但四季度隨著新一輪疫情的影響,恢復進度有所放緩。
目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已逐漸趨于平穩,公司已渡過低點進入到恢復期。疫情暴發導致汽車產業鏈的快速重塑,將給公司的全球均衡布局帶來更多機遇。
高商譽、高負債并存
資料顯示,自2011年以來,均勝電子曾進行多次并購,如2011年以1.79億元收購主營人機交互、智能車聯和新能源控制的德國普瑞;又如2014年以0.14億元收購總部位于德國巴伐利亞、研發工業機器人的IMA等等,這樣的車輪式并購一直延續到了2019年。
或得益于此,均勝電子的營收和資產規模迅速崛起。其中,營收由2011年的14.62億元迅速攀升至2020年的478.90億元,不到十年時間翻了超30倍;2020年資產資產規模更達到562.65億元,較2011的13.69億元增超40倍。
然而,多次并購雖然擴大了均勝電子資產規模和營收規模,但在盈利成果方面似乎并不理想。據財報數據披露,均勝電子的銷售毛利率從2016年的18.85%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13.31%,四年間縮水超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該公司的銷售凈利率也由2016年的3.64%降至2020年的0.43%,甚至不足1%。
此外,過去幾年的大舉并購雖使得均勝電子一躍成為汽車安全系統的全球巨頭之一,同時建立了包括汽車電子、汽車智能車聯等在內的業務布局,但同時也帶來了高商譽減值、高負債并存的風險。
據財報數據披露,自2016年起,均勝電子商譽的賬面價值出現激增,即從2015年的3.04億元驟增至2016年的74.68億元,且此后至2020年一直徘徊在70至80億元之間。與此同時,該公司同時期的資產負債率也持續高企,2018年和2019年時達到69%以上。雖時至2020年小幅下降至65.40%,但仍在65%以上。
針對商譽情況,均勝電子向《投資時報》研究員解釋稱,商譽是通過近幾年的并購活動產生,每年公司會聘請中企華做相應的商譽減值測試,并由KPMG就測試結果進行審計并發表意見。目前,公司商譽不存在任何減值跡象。隨著公司對安全業務板塊整合進度的不斷推進,公司營運效率和盈利能力不斷的提高將進一步增厚凈利潤,最終恢復至正常的行業平均利潤水平。
資本市場動作頻頻
《投資時報》研究員關注到,自2020年下半年起,均勝電子在資本市場的動作頻頻。
2020年7月,均勝電子發布公告稱,對全資子公司均聯智行增資1.92億歐元,同時引進戰略投資者;同年11月,該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暨股本變動》公告稱,公司本次擬非公開發行1.31億股股票,募集資金凈額為24.74億元;當月,該公司再發公告表示,出售旗下子公司寧波均勝群英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交易金額為20.4億元。
對于上述均勝電子頻繁的資本市場交易舉動,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該公司或是出于緩解公司經營壓力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和技術服務提供商,均勝電子將目光瞄向了汽車產業的智能化發展領域。
在財報中,該公司重點披露了子公司均聯智行的業務進展,除引入多家外部投資者增資入股7.2億元以外,均勝電子方面還在此公布了包括同意均聯智行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等系列推動均聯智行進一步發展的舉措。
上述舉措意在整合智能車聯業務板塊資源、增強均聯智行資本實力,從而為其在自動駕駛、5G-V2X、車載信息系統和汽車數據服務等領域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
需要注意的是,從當前情況來看,均勝電子正處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與新市場爆發前的關鍵期,戰略層面已完成初期布局,但整合與轉型效益尚未得到資本市場認可。這對于主營受挫、業績下滑的均勝電子而言無疑又是一大考驗。(呂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