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爭議剛剛告一段落,仙樂健康便籌劃再融資。
10 月12日,仙樂健康(下稱“仙樂健康”,300791.SZ)披宣布擬發行不超過約10.25億元,用于馬鞍山生產基地擴產等項目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事實上,仙樂健康似乎并不缺錢。13個月前,公司剛獲得一筆超10億元的IPO首發募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5.3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在一年內到期,賬面資金有4.67億元。
仙樂健康又伸手要錢的理由是“為滿足穩步增長的營養健康食品市場需求”。看上去,二季度以來,保健品行業爆發,公司業績得以爆發。不過,在看好公司未來的部分機構研報中,均提及仙樂健康作為代工廠商,未來可能面臨行業下滑、大客戶中止合作等風險。
行業回暖帶動業績回升
時間回溯至2019年9月仙樂健康剛上市時,唱空該公司的市場人士或許難以預料,僅僅一年后,仙樂健康便消化了賣掉核心資產的后遺癥,業績重新站上上升通道。
2020年前三季度,仙樂健康營業收入達到14.53億元,同比增長24.5%;歸母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55.9%;扣非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43.8%。
二級市場上,仙樂健康股價也一改往日頹勢,截至11月10日收盤,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到146%,市值從年初的40億元增加到121億元。
安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人口老齡化+消費結構年輕化,保健品行業處于穩定成長期;眾多細分需求興起(健身、美容、減肥、促進腸道消化、促進睡眠等等),規模空間相當可觀;專業化分工催生ODM(代工)需求,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共贏局面,仙樂健康作為ODM龍頭,在產業鏈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地位。
而就在半年前,仙樂健康因2019年年報表現不佳,還飽受“一上市就業績變臉”的爭議,股價也處于破發中。2019年,其營收同比降0.99%至15.8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降30%至1.43億元。
“受保健食品市場百日行動等影響,公司訂單銷售增長未達預期,同時本期營業成本增幅較大。”彼時仙樂健康解釋稱。
也因此,2019年8月至今年4月,公司股價長期徘徊在35元/股左右,相比54.73元/股的發行價跌去約35%。
斷臂“賣子”分紅之后
天眼查資料顯示,仙樂健康成立于1993年,是營養保健食品合同開發與制造商之一,主營業務為合同生產(代工廠)。
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仙樂健康歷時三年三次闖關IPO,從主板輾轉到創業板,過程一波三折。期間市場提出諸多質疑,最大的爭議點在于置出核心資產。
2016年1月,仙樂健康出售全資子公司廣東千林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給輝瑞制藥,并獲得了1.44億美元的現金收入,使得當年確認投資收益達高達8.5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千林”曾是仙樂健康的自有品牌,定位為專注于“女性”的營養保健食品品牌。
轉讓廣東千林的同時,公司將其原有部分商標92項、產品外觀設計專利16項、產品標簽著作權44項同時轉讓,“全職代工廠”稱號由此應運而生。
仙樂健康為此付出了代價——盈利水平一落千丈。早在2015年三季報中,公司毛利率便高達43%;而在2020年三季報中,其毛利率僅剩33.43%,作為保健品行業第二大品牌,毛利率僅為湯臣倍健(65.4%)的一半,在Wind醫療保健品板塊排名倒數第三。
不過,從股東的角度來看,這筆交易可謂“一石三鳥”。
仙樂健康不僅以此深度綁定了行業龍頭輝瑞制藥,同時增厚了業績,并帶來了高額可供分配利潤。2016年9月,仙樂健康大手筆分紅5億元,由大股東家族瓜分。企查查數據顯示,林氏家族累計持有公司股份約93%。
核心資產流入自己的腰包后,仙樂健康轉而向資本市場募資。
2019年9月,仙樂健康通過IPO募資10.95億元,用于馬鞍山生產基地建設、研發中心建設、B2B營銷項目、包裝車間技術改造,剩余的6.33億元將用于償還銀行貸款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之后便出現了“一上市就業績變臉”的爭議,市場認為,這是仙樂健康置出核心資產的后遺癥。但到了今年第二季度,仙樂健康便迎來命運轉折點——疫情被控制后,消費行業掀起對保健品的熱烈追捧。
然而,仙樂健康基本面發生質變了嗎?
《投資者網》研判財報發現,仙樂健康今年前三季度投資收益同比增30537%至883萬元,政府補助同比增419.9%至2417萬元,兩項合計達3300萬元,占歸母凈利潤的17%。
而扣除這兩項收益后,仙樂健康的凈利潤為1.53億元,接近上市前水平(2018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36億元)。
而且,仙樂健康的投資回報率甚至不及以往。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加權)為9.17%,2019年前三季度為14.14%;基本每股收益為1.55元/股,去年同期為1.99元/股。
“代工”的弊病也開始顯露。同樣在此期間,公司應收賬款從1.87億元增加到2.57億元;存貨從2.11億元增加到2.75億元。
賬面有錢仍募資
市場爭議剛剛告一段落,仙樂健康再次向資本市場伸手要錢,盡管此時距離上市僅僅一年。
10 月12日,仙樂健康披露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擬募集資金不超過約10.25億元。其中6.95億元用于馬鞍山生產基地擴產項目,1.05億元用于華東研發中心建設項目,7372萬元用于數字信息化建設項目,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為滿足穩步增長的營養健康食品市場需求,公司需擴大營養軟糖、功能飲品和固體飲料的產能。新產能有利于增強公司產品供應能力,鞏固和提升公司在B端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增強規模效應。”公司如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IPO時,公司的募資項目中便包含了馬鞍山生產基地建設與研發中心建設。根據仙樂健康2019年年報,上市首年上述募集資金就已消耗完畢。
資金消耗完畢并不意味著公司無錢可花。公司已將IPO募資的6.33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還有5.3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在一年內到期。截至三季度末,其賬面資金有4.67億元,一年內要償還的借款僅0.36億元,負債率僅19.9%。
《投資者網》梳理研報觀點發現,作為一家代工廠商,仙樂健康深受上游企業影響,大客戶自主生產品牌、行業下行均可能造成風險。
那么公司如何保證未來擴產產能合理消化?相關風險是否將由投資者來承擔?《投資者網》近期就上述問題致電并電郵仙樂健康證券部,等待一周后仍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