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醫療11月10日創業板首發上會,日前,深交所發布消息稱,2020年第43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將審議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中紅醫療”) IPO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中紅醫療2017年其曾申請創業板IPO上市,不過第二年便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此次再度沖刺創業板,盡管近年來的營收和凈利潤持續增長,但還是存在2019年超七成控股子公司凈利潤虧損;資產負債率常年超50%;償債能力不及同行業可比企業等問題。
2019年超七成控股子公司虧損
資料顯示,中紅醫療成立于2010年12月,2015年掛牌新三板(2019年終止掛牌),主要從事高品質丁腈手套、PVC 手套等醫用及工業用一次性防護手套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中紅普林集團直接持有60%的股份,為中紅醫療控股股東。廈門國貿控股直接持有20.20%的股份,同時,廈門國貿控股通過持有中紅普林集團50.50%股份的方式,間接控制中紅醫療60.00%的股權,直接與間接合計控制中紅醫療80.20%的股權。廈門國貿控股是廈門市國資委下屬獨資公司,廈門市國資委為中紅醫療實際控制人,廈門市國資委通過廈門國貿控股來實施對于中紅醫療的管控。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來,中紅醫療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紅醫療的營收分別為9.51億元、9.68億元、11.71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01.05萬元、5666.94萬元、8926.60萬元。2020年上半年,中紅醫療實現營收11.36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63億元。
盡管業績大漲,但中紅醫療在招股書中披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導致公司產品丁腈手套和PVC手套的市場需求短期內大幅增加、價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帶動的公司業績快速上升具有偶然性,未來業績保持高速增長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
記者注意到,除了面臨未來經營業績的不確定風險外,中紅醫療2019年超七成控股子公司業績虧損。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中紅醫療擁有6家控股子公司,分別是北京林普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林普”)、江西中紅普林醫療制品有限公司(“江西中紅”)、中紅普林(北京)醫療用品高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香港中紅商貿有限公司(“香港中紅商貿”)、United Medical Inc.(“美國聯合醫療”)、Continental Medical B.V.(“荷蘭大陸醫療”)。
招股書顯示,2019年度,北京林普、江西中紅、香港中紅商貿、美國聯合醫療4家控股子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117.03萬元、-214.00萬元、-32.86萬元、-154.22萬元。
另外,唐山中紅塑膠有限公司(“唐山中紅塑膠”)因已不再繼續建設,為盤活資產,2020年7月10日以557.36萬元的股權轉讓價格實現摘牌,在此之前,唐山中紅塑膠也是中紅醫療的控股子公司,2019年,唐山中紅塑膠凈利潤為-21.12萬元,處于業績虧損狀態。據此統計,2019年度,中紅醫療當時虧損的控股子公司共計5家,占當時擁有的7家控股子公司比例超七成。
此外,成立于2019年8月2日的控股子公司荷蘭大陸醫療,主營業務為擬為發行人提供境外營銷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荷蘭大陸醫療尚未實際開展業務,亦無實際資產或負債。
募資用途必要性遭深交所問詢
此次中紅醫療擬募資5.80億元,其中,4.30億元將用于“江西中紅普林醫療制品有限公司丁腈手套項目”,1.50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中紅醫療也在招股書中透露,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并投入項目建設后,公司資產規模及對應的折舊、攤銷費用將明顯增長,可能對公司的利潤或凈資產收益率等產生不利影響。另外,項目建成后若未來行業發生波動、市場環境不如預期,募投產能若不能及時消化,可能導致實際收益不達預期。
不過,記者梳理發現,截至今年6月30日,中紅醫療的貨幣資金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共計14.45億元。2020年以來,中紅醫療還進行了2次現金分紅,分配現金股利共計5.75億元,看起來并不“差錢”。
上述情況亦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在近期的第三輪問詢中,深交所指出,2020年1-9月,中紅醫療實施兩次現金分紅,分別分配現金股利7500萬元和5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中紅醫療貨幣資金共計6.1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27億元。深交所要求中紅醫療說明利潤分配不會對財務狀況、生產運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原因及依據,并分析募集資金用途的必要性。
中紅醫療解釋,2020年8月,中紅醫療審議通過2020年中期現金分紅方案。彼時,公司基于當時業務情況及在手訂單情況,對于2020年全年利潤進行審慎預計,然后按合理比例(預計年利潤的20%)實施了現金分紅,不會對財務狀況、生產運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另外,基于業務情況及在手訂單情況,預計2020年下半年新增凈利潤約20億元,全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預計為25億元。本次分紅后,預計結余資金約20億元。根據公司目前在建、擬建項目計算,近期項目投資總額在30億元以上,同時基于在籌劃新的項目建設,也需要大量自有資金,所以仍存在部分資金缺口。
償債能力低于同行業可比企業
隨著業務規模的增長,中紅醫療的期間費用逐年增加,且銷售費用始終遠高同期的研發費用。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中紅醫療的銷售費用逐年增長,3年共計花銷約1.08億元,相較而言,3年的研發費用共計僅0.20億元,不足銷售費用的五分之一。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紅醫療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108.42萬元、3268.34萬元、4464.68萬元,占同期營收比例分別為3.27%、3.38%、3.81%;同期研發費用分別為192.24萬元、923.32萬元、930.89萬元,占同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20%、0.95%、0.80%。
除了期間費用的增長,中紅醫療的負債總額連年攀升,資產負債率常年超50%,且償債能力指標始終低于英科醫療等同行業可比公司。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紅醫療的負債總額分別為3.78億元、5.99億元、6.08億元、10.5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分別為3.29億元、5.29億元、5.06億元、9.79億元,占同期負債總額的比例分別約為87.04%、88.31%、83.22%、92.80%;同期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15%、61.42%、56.53%、55.12%。
此外,中紅醫療的償債能力也并不理想。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期間,中紅醫療的“速動比率”始終不足1%,“流動比率”則從2017年的1.01%降至2019年的0.86%。截至2020年6月底,上述2個指標的數值才突破1%。
相較于英科醫療、藍帆醫療同行業可比企業,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間,中紅醫療的“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數值始終低于上述同行業可比企業相應數值。
對此,中紅醫療在招股書中稱,報告期內,英科醫療、藍帆醫療均為上市公司,有著較為豐富的融資渠道,尤其是權益融資渠道,因而償債指標均優于中紅醫療。中紅醫療計劃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實現自身股權融資規模及整體融資能力的提升,進而增強自身償債能力。(記者 牛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