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信達證券發布研報稱,鈣鈦礦電池具有高理論轉換效率和材料、制造成本低廉的優勢,目前產業化進程如火如荼,領先企業已獲大量資本青睞。鈣鈦礦產業化有望快速從0向1邁進,建議關注相關領先公司:協鑫光電(未上市)、極電光能(未上市)、纖納光電(未上市)、捷佳偉創(300724)(300724.SZ)、京山輕機(000821)(000821.SZ)、大族激光(002008)(002008.SZ)等。
信達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鈣鈦礦電池具有高理論轉換效率和材料、制造成本低廉的優勢。鈣鈦礦本指化學式為CaTiO3的礦物質以及擁有CaTiO3結構的金屬氧化物,現指結構式為ABX3形式且具有與CaTiO3相似晶體結構的材料。鈣鈦礦單結電池理論極限效率為31%,且僅用十余年時間就將實驗室轉換效率從3.8%提升至25.8%,加入疊層技術后理論極限轉換效率將進一步提升至45%。
另一方面晶硅組件全產業鏈的投資成本約為9.6億元/GW,而鈣鈦礦組件的產能投資約為5億元/GW,僅為晶硅組件的一半左右,高理論轉換效率與低廉成本潛力使鈣鈦礦電池有望成為光伏產業化技術進步的新方向。
鈣鈦礦電池產業化進程如火如荼,領先企業已獲大量資本青睞。“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開展鈣鈦礦等先進高效電池技術應用就已經寫在了可再生能源規劃中,在后續政策中也不斷提及,持續促進產業發展進步。領先企業如協鑫光電、極電光能、纖納光電等已獲數輪億元以上投資,領頭機構包括騰訊創投、IDG、淡馬錫投資等知名資本機構。行業內多支百兆瓦級產線預計將于今年落地,明年有望迎來多個GW級產線投產。
鈣鈦礦組件用一站式生產流程,需全新的工藝流程和產線設備。不同于晶硅技術路線的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的較長產業鏈制造流程,鈣鈦礦電池從最基礎的原材料到最終組件出廠全生產過程均在組件廠完成,精簡的生產過程可以使鈣鈦礦組件生產時間大幅減少,頭部企業的鈣鈦礦產品從原料進入到組件成型的全過程時間約在45分鐘,而從傳統晶硅電池從硅料到組件約需3天以上時間。
鈣鈦礦生產所需設備主要分為鍍膜設備、涂布設備、激光設備與封裝設備。目前鈣鈦礦設備發展較快,各工藝環節均有國內公司布局,且領先企業已經擁有整線設備的生產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