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8年江泰保險IPO輔導完成 三次調整上市板塊
2012年就做了輔導備案登記的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泰保險經紀”),歷時8年,終于完成上市輔導工作,并擬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近日,江泰保險經紀的上市輔導工作結束,擔任其輔導機構的中信建投證券向北京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工作總結報告。
報告中稱,中信建投證券已完成對江泰保險經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輔導工作,江泰保險經紀目前不存在影響股票發行上市的重大問題,已具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各項條件和基本要求。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中介公司缺乏自己的內在價值和核心競爭力,預計很難在A股上市。
三換輔導券商 8年上市輔導工作終完成
江泰保險成立于2000年,是我國第一家開業的保險經紀公司,也是國內最大的財產保險經紀公司。而江泰保險的上市計劃則可追溯到2010年,彼時江泰保險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對外宣布將在兩年內上市。后于2012年8月3日,在北京證監局做了輔導備案登記。但八年里,江泰保險不僅三換輔導券商,其擬上市的板塊也經歷了從主板到創業板,再到中小板的調整。
2012年8月,江泰保險開始接受宏源證券輔導,2015年,江泰保險進行增資擴股,公司注冊資本金由成立之初的1.38億元增至2.15億元,且在這一輪增資擴股中,推行了普惠制的員工持股計劃,持股者包括為江泰保險服務超過10年以上的員工、分公司老總以上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等。彼時,江泰保險董事長沈開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已基本解決高管團隊的股權激勵和增資問題,正考慮在2015年完成上市材料申報工作,希望之后能實現主板上市。”
然而,時運不濟,2015年1月,宏源證券與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合并組建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直到2016年12月,江泰保險與申萬宏源重新簽署了輔導協議。輔導內容包括召開專題培訓會、盡職調查、了解公司內部經營狀況,并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等。但在申萬宏源對于江泰保險的輔導工作報告已做到第十七期的情況下,江泰保險再次更換輔導券商。2020年3月,公司宣布輔導券商由申萬宏源變更為中信建投。
對比申萬宏源和中信建投相關保險業輔導經驗,Wind信息顯示,25家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機構中,錦泰保險、新一站、鼎宏保險三家公司的主辦券商(持續督導)為中信建投,眾誠保險的持續督導為申萬宏源。此外,A股上市公司的主辦券商(持續督導)均無申萬宏源和中信建投的身影。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本報記者表示:“頻繁更換督導券商對企業上市影響很大,不但要面臨解除督導協議時需付大量‘分手費’的問題,也容易引發市場關注。”
與第一次因券商自身合并更換不同的是,此次更換券商確實引發了市場諸多揣測,有業內人士表示,可能是券商輔導團隊集體離職,或者是企業對近兩三年服務不滿意,以及企業內負責資本運作的負責人更換等原因。
凈利潤連續下滑 三次調整擬上市板塊
除了三換輔導券商,江泰保險擬登陸的板塊也經歷了3次變化。最初目標是主板,隨后調整到創業板,如今又申請變更到中小板。
對于變更上市板塊,中信建投證券在第四期上市輔導工作報告中解釋為,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公司健康、穩定、快速發展,配合公司發展戰略霱要,經江泰保險經紀股東及管理層充分協討論,一致同意變更本公司擬上市板塊,由創業板變更為中小板。
但不難發現,江泰保險變更上市板塊與其近年來不斷下滑的業績增速也有關系。沈開濤曾在接受媒體專訪中提及,2015年,江泰保險營收達6.5億元,經手保費規模為50多億元,開業十六年來連續保持每年25%以上的增長。該公司官網上,沈開濤在致辭中稱,20年來,江泰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或全國第一,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并且一直走在盈利的道路上。但有數據顯示,2016——2018年,江泰保險營業收入分別為7.9億元、8.5億元、9.8億元,同比增長減速,同時凈利潤方面逐年收窄,由2015年的9000萬元降至2018年的4800萬元,近乎腰斬。
另外,江泰保險主要為投保人提供風險查勘、風險評估、風險管控等一系列經紀服務,業務方面主要以傳統財產險為主。但隨著財險市場競爭進入“紅海”,同時受到商車費改深化,以及“報行合一”政策影響,以車險業務為主的保險中介公司利潤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同時將盈利增長瞄準壽險業務,謀求轉型。江泰保險也不例外。
2019年,沈開濤在公開演講中表示:“5年后,國內人壽保險將全面進入‘3.0’時代。人壽保險3.0時代有兩大發展趨勢,分別是普惠保險3.0和私人保險1.0。江泰公司作為私人保險的發明者,更是私人保險的實踐者。目前,江泰公司創立了“5321”,即計劃用5年的時間,全國的營業部達到1000家,每年新單保費6000億,傭金3000億。”
那么,6000億新單保費到底是多大量級?對比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兩家頭部險企的數據來看,2018年國壽和平安的新單保費分別為1711億元、1785億元。五年6000億也就是,江泰保險五年后的新單保費相當于2個國壽加2個平安的新單保費總和。
再放眼到整個保險市場,2018年壽險保費總額為2.07萬億,也就是說,僅江泰保險的新單保費就能貢獻三分之一。這樣的數字規劃在業內人士看來并無實際意義,“財險向壽險經營轉型并非易事,保險中介機構前期的經紀人隊伍建設、傭金費用等投入成本很高,且需要足夠資本金支撐。”
的確,同為保險中介機構的泛華金控早在2005年就布局了壽險,經過十多年的經營才在近兩年有所收獲,2018年,泛華壽險保費超60億元,利潤6億元,這背后是其80萬代理人的努力。去年,泛華金控實現的壽險新單標保18.6億元,這樣的數字與江泰保險定下的6000億新單保費目標相比,顯得微乎其微。
缺乏內在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上市存不確定性
中信建投在報告中稱,通過輔導,江泰保險經紀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具備獨立運營和持續發展能力;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了證券市場知識和公司發行上市規范運作等相關法律法規,對信息披露和履行承諾等方面義務認知清,樹立了進入證券市場的誠信意識、自律意識和法律意識,具備進入證券市場的基本條件。輔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實現了既定輔導目標。
“中信建投證券已完成對江泰保險經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輔導工作,江泰保險經紀目前不存在影響股票發行上市的重大問題,已具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各項條件和基本要求。”中信建投在報告中總結道。
但目前為止,僅有泛華和慧擇兩家中介平臺實現美股上市,大多數保險中介機構則選擇在新三板掛牌。部分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或因自身經營問題或因新三板流動性原因,開始陸續退出或尋求在A股H股IPO,但最終都無下文。
宋清輝向本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保險中介公司上市,主要受制于監管審核等方面的因素,例如A股對保險中介公司的門檻較高。此外,保險中介公司一般沒有自己的內在價值和核心競爭力,若保險公司不提供保險產品給它們,預計其業務收入就會很快下降。這些都是造成我國保險中介公司上市數量較少的直接原因。在此背景下,江泰保險經紀在A股上市的概率不大,預計很難在A股上市。
另一內業人士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保險中介公司一邊對客戶,另一邊對保險公司,拼客戶拼不過大流量平臺,拼產品也拼不過傳統險企,因此在A股上市較難,去美股上市相對更容易,因為門檻較為寬松。”
不過,沈開濤曾表示,江泰保險作為民營保險經紀公司,且有國資參股,并不適合到海外上市,同時也沒有計劃到香港上市,從賺錢的角度來說,江泰保險甚至可以不用上市。“但在業內包括監管部門的眼中,作為保險中介行業每年都能實現盈利并且保持高增長的一家公司,不去上市太可惜了。我們要保證在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多年為公司付出的員工。”
天眼查顯示,江泰保險的股東中有多家國資企業,如北京快速工程規劃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首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
上市輔導工作結束對江泰保險而言值得欣喜,但要實現上市目標,這僅僅只是開始。(吳敏)
關鍵詞: 江泰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