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客車(000957)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受新能源補貼政策變化以及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壓力等影響,國內客車市場需求下滑。隨著旅游市場的復蘇和城鎮化的發展,客車需求將復蘇,同時隨著“雙碳”政策的持續推進,新能源客車需求將持續增長,公交車實現新能源車輛全覆蓋,并逐漸進入公路客車領域,用于景區用車、機場接駁、短途客運及團隊租賃等。報告期內,海外市場隨著跨國旅游的復蘇和大型活動的舉辦等,剛性需求得以釋放,客車需求恢復。我國客車世界競爭力較高,隨著世界經濟的企穩回升,各國對于公共出行設施的建設和改善民生的需求,客車需求將有所增長。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世界環保意識的、節能減排的需求和新能源技術的不斷創新等因素影響,新能源客車需求將持續增長,其中中東、歐洲、南美等市場均有增長機會。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公司主要以客車為主兼顧零部件產品的開發、制造和銷售,客車產品涵蓋從5米到18米不同系列各種檔次,用途主要為公路、公交、旅游、團體、校車等細分市場。公司經營以訂單為主線,實施客戶化定制銷售模式,以直銷為主,經銷為輔,堅持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發展。客車行業易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易出現政策性波動。由于當前國家補貼政策對國內新能源客車的逐步退坡,客車行業總體處于逐步下滑階段,公司目前年產能2萬輛,在行業內排名靠前,屬于客車行業主流企業。同比變化30%以上的原因說明公司調整銷售結構,國內輕客市場需求萎縮;另外海外市場需求相對穩定,經濟回暖,剛性需求釋放,出口銷量增加。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情況三、核心競爭力分析公司需遵守《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3號——行業信息披露》中汽車制造相關業的披露要求(一)研發團隊公司擁有行業一流的產品與技術研發隊伍,具有優秀的項目管理和技術評估團隊,可有效開展先進客車產品開發、核心技術研究、項目管理、試驗驗證、質量控制等工作。公司還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科研平臺,組建了“山東省新能源客車安全與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與控制工程中心”、“山東省客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公司試驗中心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批準成為“國家認可實驗室(CNAS)”。公司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成為客車行業僅有的兩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之一。(二)研發投入公司的研發投入主要用于新產品開發、先進技術研究等方面。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在新能源、節能、安全等技術研究及應用方面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三)研發成果公司專注于客車領域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積極打造高效創新生態,圍繞關鍵產品和關鍵技術實行產品經理和技術帶頭人制度,通過多年來的自主研發和系統的技術創新,推動了公司整車產品實現電動化、智能化、安全、可靠、節能、舒適、環保,公司圍繞全生命周期整車成本降低及價值最優,在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高效動力系統、動力電池集成與管理、整車控制與節能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提高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奠定堅實基礎。1、節能技術:公司綜合運用整車熱管理技術、動力系統優化匹配技術、輕量化技術、空氣動力學、制動能量回收等新技術,實現整車能耗降低,整車能耗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安全技術:公司研發并綜合利用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油門誤踩防護系統、碰撞緩解制動系統、360度環視預警系統、碰撞吸能系統等多種主被動安全技術,大幅提升整車安全性。建立集成式和獨立式液冷電池控制策略,解決電池高溫問題;并實現了動力電池24h監控,提高了整車的安全性。3、可靠性技術:公司嚴格實施正向產品研發流程,加強前期策劃和過程控制,對關鍵節點實施質量門控制,對關鍵部件優選國際一流供應商,實施可靠性設計,產品和零部件經過可靠性試驗驗證通過后方可投向市場,確保產品可靠性居行業領先水平。4、舒適性技術:公司聘請國際一流專家,從震動與噪聲(NVH)、平順性與操縱穩定性(R&H)、人機工程學(Ergonomics)等多方面提升產品的駕乘舒適性,5、環境健康技術:公司通過對原材料、生產工藝進行優化提升、對可觸摸材料進行防菌抑菌、加強在抗電磁干擾等事關駕乘人員身心健康方面開展技術研究,使得車內空氣質量及電磁環境明顯提升,車內刺激性氣味消除,甲醛含量大幅低于國家標準,車內電器零部件輻射騷擾水平居于行業領先水平。(四)技術資源合作公司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集中優勢資源做研發,提升了公司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并獲得國內外獎項30多項,為公司科技的持續發展和承接國家、省市重特大項目提供了保障。(五)產業鏈協同配套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外購零部件主要品牌有濰柴、法士特、漢德、寧德時代(300750)、精進、寶鋼、海康威視(002415)、福耀、長江等國內知名品牌,以及康明斯、采埃孚、威伯科、克諾爾、米其林、普利司通、艾里遜、福伊特、大陸、阿克蘇、立邦等國際知名品牌。公司與濰柴等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通過與知名零部件企業發展戰略合作,不僅實現了降本增效,更為公司整車高端化提供了強有力的零部件品牌支撐;同時拓寬了雙方合作范圍,從聯合開發到前瞻性技術研究開展全面合作。除了外購零部件,公司也發展了自身零部件產業,主要零部件有空調、座椅、部分內飾件、全承載車架等產品。公司秉承“持續改進,精益求精”的質量理念,持續引進國內外優質零部件供應商,發展和培育企業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不斷優化供應商體系,打造高質量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為公司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持續提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六)市場營銷公司專注生產銷售客車五十余年,擁有較為穩定的客戶群體和戰略合作伙伴,產品覆蓋全國所有省市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在國內共有合約經銷商100余家,覆蓋所有省份及重點城市。持續優化服務網絡,全國設有758家專業服務網點,涵蓋新能源服務站、中心站、特約服務站、授權服務站以點帶面的層級模式服務網絡布局,基本達到全方位、無盲區的服務需求。配件發貨及時性是市場服務的重點,中通客車秉承“用戶至上、快速反應”的服務理念,以踐行“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為己任,全心全意的為中通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四、主營業務分析1、概述2022年受經濟下行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客車市場需求下降,根據中國客車信息統計網數據,客車行業6米以上銷量92256輛,同比下滑5.0%,競爭進一步加劇。公司全年完成銷售客車8957輛,實現營業收入52.76億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9833萬元,同比實現扭虧。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的主要原因為:2022年公司從全價值鏈角度出發,基于業務風險防范與控制,推動盈利能力提升,重點加強成本控制,實現了國內產品毛利率提升;同時出口收入的增長也給公司業績帶來積極貢獻。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加大企業技術創新力度,取得新的成效。新授權專利67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軟件著作權10項。采用正向研發流程,強化產品的精準定位和目標市場的開發。公司獲“2022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冠軍;先后完成新中巴平臺H9、新一代輕型客車平臺、高級別智能駕駛微巴及大巴、海外高端12米新N系純電產品平臺、非洲前置H12大巴等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完善了N系公交、H12高端大巴和歐系輕客VAN類產品。智能駕駛客車分別交付嘉興和北京實現了示范運行,并服務北京冬奧會。開發了U-Link智慧車聯網平臺和齊魯出行定制客運平臺,為市場營銷模式轉型提供支撐。
五、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一)2023年計劃隨著客車市場預期恢復性增長,但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新能源購置補貼退出,高鐵、私家車替代效應等均可能對客車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逐步完善,客車市場傳統需求空間被壓縮,將加速與多元化運輸方式的融合;產品技術逐步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2023年,結合行業形勢,公司重點推進管理提升,提高管理能力完善市場布局,提升服務能力,提高訂單質量和盈利水平。加快技術研發,做好關鍵技術突破,推進應用落地;深挖市場需求,做好主推產品推廣;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工藝水平,完善產品質量;嚴格全面預算管理,全力實施降本增效,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二)可能面對的風險。1、客運市場可能繼續受高鐵、民航、私家車的替代影響,市場需求存在進一步萎縮的風險。應對措施: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強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和分析,開發適合和引領客戶運營需求的產品,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加快品牌、渠道、服務布局和資源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2、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通脹仍處于高位,出口市場存在不確定風險。應對措施:加強對出口市場宏觀環境和貿易政策的持續關注及分析,及時制定應對策略,提前布局或采取方案;整合集團內外部資源,聚焦核心市場;提升海外業務金融服務能力,實現出口業務穩步發展。3、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運輸費用上漲影響,可能增加公司各項成本的風險。應對措施:繼續開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強采購、生產、銷售、管理費用等關鍵環節的成本管控,嚴控費用資金占用,降低無效及長期積壓;同時,通過優化設計、定額管理、集約化采購等措施降低成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