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科(600064)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21年是公司“風險防化持續年”。報告期內,公司圍繞既定的發展戰略,克服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階段性區域疫情波動帶來的挑戰,積極把握所在南京市創新資源匯聚、區域城市建設發展以及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的機遇,深化產業聯動和產投互動,努力實現主營業務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其中,房地產市政業務強化項目拓展和產業聯動,積聚發展動能;股權投資業務聚焦優質賽道精選投資標的,提升利潤貢獻。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1,862.87萬元,同比增長69.40%;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35,205.31萬元,同比增長16.68%;每股收益1.90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6.67%。1、房地產市政業務:深耕區域市場,深化產業聯動,推進轉型升級公司房地產市政業務積極把握區域城市建設發展等機遇,在堅持打造優質產品與服務的基礎上,深入推進產業聯動,持續加強市場開拓,房地產市政業務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不斷深化,產業鏈整體收益得到有效提升。房地產業務:堅持謹慎發展策略,在有序推動現有項目開發建設的同時,加大城市更新、綜合開發類項目拓展力度,努力實現業務模式轉型升級。一是堅守品質初心,持續做好商品房開發工作。紫星榮院、邁上品院、紫堯星院、紫麟景院“四院”開發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其中紫星榮院項目開盤熱銷彰顯產品及品牌價值,邁上品院項目成功公開展示延續良好口碑。二是高標準做好保障房及代建項目開發建設,有效推動產業聯動落地。三元祠保障房一期、東南青年匯項目順利完工交付,麒麟G3G4地塊經適房、靖安佳園等項目穩步推進。三是加大產業聯動及代建、城市更新項目拓展力度,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政業務協同發展。全年新簽代建項目總金額13.6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房地產業務實現合同銷售面積4.67萬平方米(商品房項目3.91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項目0.7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1.35%;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47,283.67萬元(商品房項目144,456.75萬元、經濟適用房項目2,826.92萬元),同比增加116.92%。新開工面積21.6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7.21%;竣工面積10.9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69.23%。房地產開發銷售業務營業收入390,425.07萬元(商品房項目結轉營業收入180,472.72萬元、經濟適用房項目結轉營業收入209,952.35萬元),同比增長79.85%。市政業務:堅持積極發展策略,在做好現有重點工程項目的同時,圍繞公司房地產市政產業鏈,深度融入產業聯動,積極拓展優質項目。一是高標準做好現有在手項目,提升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各項創優目標高效推進。多個項目榮獲“揚子杯”、“省標準化工地”等獎項。二是積極拓展業務規模,產業聯動取得新突破。全年成功中標麒麟G3G4地塊經適房施工總承包、南京糧食應急保供中心項目工程總承包等多個項目,合同總金額超25億元。三是踐行生態理念,提升服務能力。高科環境加強產學研創新探索,持續高標準做好污水處理等生態維護工作,先后成功入選“南京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國家級污水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創建“南京市智慧低碳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報告期內,公司市政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1,493.85萬元,同比增長38.11%。2、股權投資業務:聚焦科技創新,有序滾動發展,提升價值創造股權投資業務堅持穩步發展的策略,科創投資與戰略投資并重,強化平臺協同和團隊建設,實現有序進退、滾動發展,不斷增厚股權投資業務收益。公司一是圍繞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硬核科技,推動各平臺協同投資精選項目。報告期內新增投資麥普奇、中科凡語、安帝科技、翼方健數、卡替醫療、賽寧網安、達康醫療、諾源醫療、量準實業、昌郁醫藥10個項目,對安天科技、健耕醫藥、紐瑞特、阿依瓦、一脈陽光、易鯨捷實施了追加投資。二是加強戰略投資,夯實公司投資收益基礎。公司出資10億元認購南京銀行可轉債,并擇機出資8.72億元增持了南京銀行股份。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持有其10%的股份。三是不斷拓展投后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市場研判,實現有序進退。公司適時處置所持有的廈門鎢業(600549)、艾力斯等金融資產,及時兌現投資收益;高科皓熙定增基金于7月成功實現退出,累計實現投資收益3.65億元,報告期內收益2.25億元。四是加大對非核心資產的處置力度。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集聚資源發展公司優勢主業,公司以1.83億元的價格公開掛牌轉讓了臣功制藥51%股權。2021年以來,公司投資項目中,百普賽斯(301080)、華蘭股份(301093)、金埔園林(301098)在創業板發行上市,諾唯贊、仁度生物在科創板發行上市,賽特斯已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原力數字等項目申請A股上市工作均在進程中。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投資收益236,712.30萬元,同比增長61.86%;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441.00萬元。3、管理及財務狀況:強化職能協同,加強管理支撐,賦能業務升級發展報告期內,公司上下圍繞年度管理主題活動,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持續促進管理機制與業務發展狀況相匹配,提升管理效能,保障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戰略管理。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對公司三年發展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了中期研討,持續督促戰略推進,實現持續成長。二是推進國企改革。根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統一部署,積極開展相關機制創新的探索和嘗試,完成管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改革,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打下良好基礎。三是持續推進風險管理。重視修訂后內控制度落實,規范公司運營管理,加強重大投資事項事前評估論證,積極防范新增潛在風險。四是優化信息化管理。結合公司業務需求和實際情況,完成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等信息系統的優化升級,逐步建立滿足公司需求的綜合信息系統。五是加強資金管理。合理安排投融資,確保現金流安全可控,并通過發行超短期融資券等方式持續降低融資成本。六是提升品牌管理。緊扣業務發展主題,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窗口作用,宣傳公司經營成果,弘揚優秀企業文化,不斷提升公司凝聚力和品牌形象。年內,公司榮獲“杰出投資回報獎”,蟬聯“中國上市公司百強獎”、“江蘇省文明單位”,獲評國家級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21年度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企業”榮譽稱號。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繼續保持低位,為51.63%;期末公司有息負債總額為49.90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5.11%。報告期內整體平均融資成本約為3.49%。二、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1、房地產及市政業務2021年我國房地產行業政策基調依然以“房住不炒”為核心,圍繞“三穩”目標,完善和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全年房地產銷售增速前高后低,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受涉房信貸收緊、房企信用事件等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房地產行業發展生態發生顯著變化,雖然穩健經營的房企受影響較小,但也面臨各類挑戰。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全國商品房實現銷售面積179,4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增速比2020年下降0.7個百分點;銷售額181,930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比2020年下降3.9個百分點。公司房地產業務所在的南京市場保持了調控態勢,引導市場平穩發展,受到上半年需求釋放的帶動,全年銷量仍有明顯增長。根據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南京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1,510.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1%;商品房銷售金額4,063.84億元,同比增長24.3%;新開工面積1,957.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4%;施工面積8,597.2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8%;竣工面積1,136.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6%。廣義庫存去化周期((待售面積+施工面積)/銷售面積)5.87年,2020年為6.72年。2021年,我國傳統基建仍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在需求不足和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增速較低。根據中國建筑協會數據,2021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80,1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約7%。2021年,南京市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2021年4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全文正式發布,未來,南京都市圈將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根據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數據,2021年全年累計新開工保障房682萬平方米,基本建成324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333萬平方米;完成108個老舊小區改造、12萬套(間)租賃住房籌集、85幢危房治理任務。公司所在棲霞區城鄉建設全面推進,紫核棲霞片、龍潭新城全面啟動建設,燕子磯新城、棲霞山度假區步入加快發展階段,邁燕片區、馬群片區加速城市更新,八卦洲生態綠島形象充分彰顯,仙林新市區、新堯新城基本建成。全區基礎設施越發完善,美麗宜居新棲霞加快呈現。2、股權投資業務2021年,在我國經濟穩步運行和持續轉型的背景下股權投資市場表現活躍。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持續推進以及北交所開市,投資機構的退出渠道不斷完善。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募投總額均打破歷史記錄。其中,募資金額為2.21萬億,同比增長84.5%,投資金額為1.42萬億元,同比增長60.4%,投資活動空前活躍,在行業和技術更迭的大背景下掀起了一輪投資熱潮;退出方面,全年退出案例數共4,532筆,同比上升18%,其中被投企業IPO占比接近7成。從投資領域來看,資金聚集效應明顯,70%的投資案例集中在IT、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半導體及電子設備、互聯網四大行業。隨著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為特征的產業變革興起,相關行業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在“老齡化、后疫情”的背景下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行業動力強勁;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變革對信息技術的升級發展需求巨大;相關賽道整體投資活躍度持續提升,優質企業的投資熱度維持較高水平。上述熱門領域對各類資本的吸引也帶來較為激烈的競爭,對創投機構的價值判斷與項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三、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業務情況(一)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為房地產及市政業務、股權投資業務。(二)報告期內公司的經營模式1、房地產及市政業務公司房地產業務具有國家房地產開發一級資質,業務范圍涵蓋住宅開發、政府代建、商業運營、物業管理等。目前開發項目以中高端商品住宅為主,并大力拓展區域保障房、鄉建古建、老舊小區改造等業務。商品房開發主要項目有:“榮境”、“紫微堂”、“紫星榮院”、“邁上品院”等。公司房地產項目圖片市政業務是公司傳統主營,主要從事房建、市政施工總承包及監理,園區管理及服務以及土地成片開發轉讓等業務。目前具有房建施工總承包一級、市政總承包二級、房建及市政監理甲級等多項資質。公司市政項目圖片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把握所在區域加快發展的機遇,在持續做好中高端商品住宅開發與銷售,保持品質品牌優勢的同時,發揮房地產及市政業務產業協同效應,推進與區域政府平臺的合作深化,圍繞產業鏈大力拓展代建、施工總承包業務,并以城市更新業務為重點方向,積極探索業務模式升級。2、股權投資業務股權投資業務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作,不斷完善“南京高科、高科新創、高科科貸、高科新浚”四大投資平臺的體系建設,強化資源整合能力,提升風險控制水平,促進資本、資源、人員、信息等要素在各個平臺優化配置,實現協同發展。公司目前主要通過與地方科創平臺、科研院所、銀行、券商及專業投資機構的多方位合作,持續穩定獲得新的投資機會;聚焦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科技創新行業,并兼顧環保科技、新基建、新材料等領域,篩選出符合標準的優質企業實施股權投資,并通過強化投后管理,支持和幫助創業、創新企業發展,分享其成長紅利,實現增值收益擇機退出的同時積極探索延伸產業鏈布局。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1、區域品牌影響力與市場把握能力。公司房地產、市政等傳統主營業務資質全面,在區域項目的開發和管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股權投資業務經過多年發展,受到創業企業、地方科創平臺、第三方機構等廣泛認可。公司能較好地判斷區域和產業的市場形勢,發揮業務協同與品牌優勢,把握發展機遇,實現業務持續發展。報告期內,紫星榮院、邁上品院等商品住宅及施工總包項目延續良好口碑;子公司高科環境成功入選“南京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國家級污水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公司旗下投資平臺高科新浚榮登2021“科創中國”科技創業投資機構榜。2、產業資源整合與協同能力。公司對涉足的房地產、市政、股權投資等領域實施產業聯動與產投互動,搭建了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互動融合的可持續發展架構。股權投資業務圍繞科技創新領域,強化市場化運作體系與投資協同機制,充分發揮公司資金資源優勢和產業經營、價值判斷的能力與高科新浚管理團隊市場化運作下的經驗、渠道稟賦,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報告期內,公司房地產市政業務產業聯動取得新突破;戰略投資與科技創新投資并舉,圍繞產業鏈深入布局新項目,投資業務實現良性循環、滾動發展。3、資金運作管控能力。公司資產質量優良,信用情況良好,且善于把握政策導向,發揮上市公司優勢,與各類金融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各類市場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滿足公司資金需求。公司負債水平、融資成本等常年保持行業低位。報告期內,公司以較低利率成功發行八期超短期融資券,進一步降低了融資成本。4、風險管理控制能力。公司具有多層次的業務類型,面對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天然具有風險相對分散的優勢。此外,公司注重風險控制,建立并持續優化風險管控體系,相關風險控制工作具有前瞻性,積極防范新增風險,妥善化解潛在風險,體現了公司較強的風險管控能力。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六、公司關于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一)行業格局和趨勢1、房地產及市政業務展望未來,“房住不炒”仍然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的政策之本,但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導向下,房地產政策調控將更加靈活。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對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同時首次提出房地產“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隨著房地產行業從增量開發向存量運營時代轉變,房企過去通過高杠桿、高負債實現高速發展、快速擴張的模式已退出舞臺,穩健經營管理的同時積極探索新業務模式將成為房企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2022年,公司房地產業務所在南京市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危舊房改造等工作,更好滿足市民群眾的合理住房需求。2021年11月,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居住類地段城市更新規劃土地實施細則》,同時公布了首批13個城市更新重點示范項目,未來南京將按照五年“四步走”計劃穩步推進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根據南京市政府公布的《2022年南京市城鄉建設計劃》,2022年,南京要完成全市128個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小區環境品質,完善居住功能配套。隨著南京城市框架的拓展以及城市發展動能的提升,預計未來南京房地產市場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從土地市場來看,3月24日,南京市2022年度第一批次土地出讓公告發布,本次出讓適度調整了房地價差,優化了租賃住房配建要求,有助于區域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面對新冠疫情反復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啟動和強化逆周期調控,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成為發力點。新基建、舊改、重大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將作為主要抓手,涵蓋交通基礎設施、水利、能源、環保、城市管網等領域。尤其是在當前“碳達峰”“碳中和”“東數西算”的政策背景下,新基建將作為促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和擴大有效需求的重要發力點。根據南京市政府公布的《2022年南京市城鄉建設計劃》,2022年南京市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建設等6項任務,列出了485項計劃項目,年度計劃實施399項、投資771.9億元,全年將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400萬平方米,建成300萬平方米,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籌建180萬平方米保障性租賃住房,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安居港灣;新開工9個水環境整治提升項目、16個污水收集處理項目,逐步補齊生態環境設施短板。在南京擁江發展、向東發展的機遇下,公司所在區域市政業務發展前景廣闊。2、股權投資業務2021年,國內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北交所的設立進一步豐富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內涵,各板塊錯位發展,有序競爭,共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股權投資項目的退出通道持續打開有利于行業的滾動可持續發展,但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也會給估值帶來壓力,如何有效兌現項目價值對持續的投后管理與市場研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投資方面來看,“十四五”規劃強調強化戰略科技力量,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在政策鼓勵扶持的背景下,醫療健康、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創新領域將持續受到投資機構青睞。2021年,南京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有力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戰略實施,樹立了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新標桿。2022年市委“一號文”繼續強調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聚力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廣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匯聚國內國際創新資源,在利好區域內科技創新企業的同時,也對區域內創投機構持續向好發展創造了機遇。(二)公司發展戰略公司基于自身的資源稟賦與競爭優勢,堅持深耕區域市場,實施產業聯動與業務模式升級,不斷增強房地產市政業務市場競爭力;聚焦科技創新行業領域,強化產投結合與運作機制創新,著力培育股權投資業務增長新動能,致力于成為卓越的城市運營商和價值創造者。(三)經營計劃2022年是公司成立三十周年暨上市二十五周年,也是公司本期三年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疫情反復的背景下,公司將管理主題定為“風險防化深入年”,以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加強產業聯動與產投互動,持續推進風險防化工作,在充分考慮“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的基礎上,切實推進主營業務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力爭主要經營指標實現新的增長。1、深化產業聯動,加強業務拓展,加快推動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公司在房地產市政業務領域將積極把握區域城市開發建設以及城市更新政策施行的機遇,發揮品牌品質及產業鏈整合優勢,積極拓展城市更新類項目;提升產業聯動的深度與廣度,持續打磨、固化流程制度模板,穩步提升房地產市政業務市場競爭力。房地產業務將在保持和延續開發業務品牌影響力的同時,努力推動業務發展模式轉型升級。一方面堅持高品質產品定位,保持品牌品質優勢,提升開發能力與開發效率,加快推進“四院”開發建設,加速邁上品院、紫堯星院等項目銷售及資金回籠;另一方面發揮品牌品質及產業鏈整合優勢,切實把握南京市推進城市更新的機會,進一步加強與政府平臺溝通,加快推進已對接城市更新項目的落地實施,實現業務發展模式的新突破。市政業務將深度融入產業聯動,持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聚焦區域內優質項目,加大合作對接力度,依托公司產業鏈優勢帶動施工總承包業務拓展,努力實現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雙提升;另一方面切實做好現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持續提升資質和技術水平,優化總承包管理模式,注重口碑積累與品牌建設,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形成業務發展的良性循環。2、加強研究賦能,探索產投互動,積極培育長遠發展新動能公司將堅持穩步發展股權投資業務的策略,加強平臺協同和人才培養,堅持市場化運作,聚焦科技創新領域,持續提升投后管理效能,積極探索產投互動,穩定提升利潤貢獻。一是堅持聚焦硬核科技,加強與區域科技園區對接,推動各平臺協同投資精選項目,為業務持續發展積蓄動能。二是完善隊伍建設,加強行業研究人員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提升投資團隊素養與專業能力。三是進一步加強投研體系建設,強化金融資產主動管理,適時退出部分已上市項目,通過滾動發展穩定提升股權投資業務利潤貢獻。四是進一步推動股權投資業務與產業經營的互動促進,加快推進新浚創信基金的設立及運作,在聚焦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科技創新行業的同時,兼顧環保科技、新基建、新材料等領域,有效嫁接優質資源,積極探索產業鏈的拓展延伸,為公司長遠發展培育新動能。3、深化風險防控,加快機制創新,保障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公司將繼續圍繞年度管理主題活動,提升管理效能,推動機制創新,保障公司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持續做好戰略管理,加強宏觀經濟形勢研判,統籌管理支撐,不斷提升各業務單元應對環境變化以及協同發展的能力;二是根據上級管理部門政策導向,結合公司實際穩步推進國企改革工作,持續完善市場化用人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公司內生發展動能;三是強化資金管理,優化資金配置,加強回款工作,并通過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保障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的資金需要;四是推進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長效機制,積極防范新增風險,持續加大存量風險事項處置力度;五是強化文化建設,以公司成立三十周年暨上市二十五周年為契機,將優秀文化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凝心聚力,激發動能,傳播價值。上述經營計劃并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提示投資者對此保持足夠的風險意識,并且應當理解經營計劃與業績承諾之間的差異。(四)可能面對的風險1、宏觀環境風險: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國內局部疫情時有發生,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公司房地產、股權投資等業務與宏觀經濟環境、地方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經濟增長若不及預期可能會帶來房價不及預期、市場需求萎縮、資本市場波動、政府基建投資能力受限等不利影響,制約公司主營業務的持續發展。2、業務發展風險:目前公司采取主動加強產業聯動和產投結合,穩步推進主營業務的模式升級和機制創新,以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潛在風險的穩健發展策略。但公司房地產及市政業務存量項目規模較小,股權投資業務也需要持續的投入,而新項目的獲取與運作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和風險性、流動性等不確定因素,以及公司人才結構、運作機制等條件的制約,公司業務經營策略效果存在未達預期的風險。3、投資管理風險:公司目前投資業務規模較大,涉及的行業、種類較多,發展階段也有差異,截至報告期末投資產生的相關權益資產超過160億元,未來還將擇機適量新增投資項目,其中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規模較大,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將隨資本市場的波動而變化。受到資本市場整體運行狀況、公司自身投資風控體系執行可能存在偏差、被投資企業經營未達預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公司投資業務可能存在投資決策風險、投資項目退出風險、長期股權投資項目投資收益波動以及金融資產市值波動的風險,并進而導致對公司凈利潤產生的不確定性增加。4、財務資金風險:目前我國貨幣政策以穩為主,但對房地產領域融資監管仍相對嚴格,且公司房地產、股權投資等業務具有資金需求量大、資金循環周期長等特點,盡管公司資產負債率近年來保持了低位,但后續主營業務發展需要投入的資金量比較大,如果公司房地產及市政業務項目回款進度、股權投資項目的退出速度低于預期,或公司外部融資渠道受阻,仍將可能給公司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公司房地產市政業務還可能面臨地方政府及平臺資金緊張,代建及施工總承包項目回款不及時的風險。面對上述風險,公司將持續深入推進風險防范化解,聚焦關鍵風險事項,通過多種方式進一步化解存量風險;在充分考慮“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的基礎上穩妥推進業務拓展,強化對重大事項的規范管理,積極防范新增風險,保障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關鍵詞: 南京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