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的助力下,中國經濟正在獲得強大的復蘇動能:日前統計局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GDP增速由負轉正,實現了3.2%的同比增長;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8%,呈現出較高的增長態勢。
在高端制造持續增長的局面下,無人配送機器人作為其中一個分支,伴隨著“無接觸經濟”的興起,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優異的表現,有望加速落地到人們日常生活中。
為了把握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增長機遇,惠程科技(002168.sz)在高端智能制造領域進行深度布局,通過投資真機智能,踏入到生產無人配送機器人領域,目前已經實現了規模化量產,并于日前在深圳坪山區惠程科技工業園舉辦了“首批智能機器人出口韓國慶典”,向韓國外賣巨頭出口了首批智能機器人,用于當地最后一公里即時配送。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無接觸經濟逐漸成為“新動能”的情況下,無人配送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也將持續擴充,進而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無接觸經濟”站上風口
根據定義,無接觸經濟指在經濟交往的各個環節中,人與人盡可能地減少面對面的物理接觸和空間接近,而更多地通過“人-物-人”、“人-網絡-人”等物理和實體空間相對隔離的方式開展經濟生活。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大樹、張輝認為,無接觸經濟包括智能配送等領域,這些行業以前也存在,這次由于疫情的“逼迫”,客觀上起到了市場教育和催生的作用,用戶在短期內迅速完成了對用戶的認知和普及。“無接觸經濟代表著新的經濟增長點,標志著一場顛覆式變革正在到來。”
無人配送作為無接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以機器替代人工或人機協作來運送物品的配送方式,達到物品流通環節中沒有或是少量人工參與,進而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痛點,有助于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受本次疫情影響,由于人與人的接觸頻率減少,也為機器人的商用化創造了條件。中金公司研報提到,在疫情之前,盡管無人配送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缺乏商業化的落地土壤。此次我們看到,在疫情發生后,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機器人企業,利用服務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技術,為減少人員接觸和阻止疫情的擴散作出貢獻。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惠程科技投資的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真機智能”),作為移動機器人技術賦能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從大年初二開始,便加緊部署,將真機小黃馬mini、真機青翼蝠mini、真機青道夫mini三款移動機器人設備投入到抗擊疫情一線,分別應用在無人配送、巡邏和清潔等場景中,為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做出了較大貢獻。
打造高端制造產業鏈正當時
除了為人們生活帶來便捷性、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貢獻以外,無人配送機器人還具有較強的經濟性,只要搭建好配送網絡,可變成本和邊際成本都趨向于零,具有較強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效應。
為了把握智能機器人的重要發展機遇,惠程科技于2018年通過向真機智能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持有真機智能15%的股權,成為真機智能研發和設計的無人配送機器人及其他智能機器人的唯一生產制造商。
據了解,真機智能本次出口到韓國的“真機小黃馬mini”由惠程科技協助生產,在硬件方面已通過70多項可靠性測試,具有過硬的質量與較高的性價比。該產品的采購方為韓國外賣巨頭,可實現從餐飲店出發直接送達給用戶,配送范圍包括大學園區、工業園區等。
真機智能創始人劉智勇表示,與惠程科技合作的量產生產線非常符合真機智能對商業化量產的需求。真機智能機器人產品最具特色的軟件技術是獨立開發革新性SLAM,通過SLAM技術能夠實現戶內外通行,能夠塑造更高的行業壁壘,實現海量地圖、感知數據、業務數據回流以及業務數據海量沉淀,即機器人在外學習了所見到的車輛及人物,并且能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和感知精度能力,形成一個循環。在此循環之下,機器人在戶內外通用的產品下,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超過人工配送。
不僅如此,通過與真機智能進行合作,也有助于完善惠程科技“高端智能制造”版圖,實現產業鏈集群式發展,進而為業績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惠程科技在投資者調研公告中提到,惠程科技具有高端智能制造業務的基因,借助20余年電氣行業的深厚技術和客戶資源,抓住電氣設備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創新發展機遇,夯實電氣業務基礎并實現向高端智能制造領域的戰略轉型。真機智能機器人是惠程科技第一批在高端智能化產品領域的嘗試,未來將繼續努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為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