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又有了大動作。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廣西、云南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產地倉)已全面運轉。
今年之內,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還將在四川、陜西、山東建設三個產地倉,形成全國農產品五大集運樞紐,并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20余個銷地倉。“產地倉+銷地倉”模式,一張數字化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將初步成形,一年可以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新鮮送往全國餐桌。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一套完整的商品標準化體系,讓中國的農業、中國農業的農產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數字農業“三步走”
成立于去年10月的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部圍繞數字農業有著怎樣的規劃?侯毅表示,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將分三個階段來走:
一是要實現農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的過程,從商品到品牌的過程。即農產品采摘下來以后做消毒、保鮮的預處理,讓農產品快速地進入商品階段。此外,對農產品做品質檢測,從外觀、口感等方面對農產品做篩選,將最頂尖的商品做成品牌。
二是,實現農業的金融服務,包括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業保險等。
三是,積極籌備農業種植過程的數字化,以及種植過程整個商品的支持。
數字化也是此次廣西、云南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的亮點。目前,廣西、云南兩個產地倉的中控室可同步了解兩省農產品數據和入庫情況;水果被送上分選設備后如同做CT,光電分選機能夠測出每一顆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潔度,是否有霉斑、劃痕等。而水果果徑也可以精確到毫米,重量精確到0.5克。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廣西倉內,大型水果全自動分選線
從農產品轉變成商品,涉及分選、品控、裝箱、打單等諸多流程,在數字化和自動化的產地倉,完成這一系列流程只需兩分鐘。
同時,在物流方面,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將在全國建立冷鏈物流體系,包括提供從產地到餐桌國內72小時達的消費體驗。目前,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已經建立了17個銷地倉,核心是為了縮短供應鏈配送路徑,未來隨著盒馬的拓展,銷地倉會進一步的拓展。此外,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還將與菜鳥合作,通過菜鳥的資源,一方面建產地倉,一方面建立發往全國或產地周邊的社區團購網絡體系。侯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幾套網絡體系,真正意義上在最短時間內把農產品銷往全國。”
此外,侯毅表示將建立阿里巴巴數字農業的銷售能力。阿里數字農業將接入包括大潤發、盒馬、淘寶、天貓、考拉、支付寶、餓了么在內的所有銷售渠道。未來還將進入其他市場化的渠道,包括線下的批發市場或者友商的線下渠道。
目前,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已經建了2個產地倉、17個銷地倉、包括快遞的3條物流體系。到今年年底,還將有3個產地倉的建設。
從三個方面來講,阿里巴巴數字農業是希望通過自營的模式建立未來農業的發展示范,推動中國整個農業的發展。侯毅強調:“我們希望通過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一套完整的商品標準化體系,讓中國的農業、中國農業的農產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阿里的“兩個小目標”
數字農業的目標是什么?侯毅給出了兩個小答案:一是希望農民能種出好的農產品,能賣出好價格,讓農民增收。馬老師的夢想,是要實現“從畝產1000斤變成畝產1000美金”。二是,對城市消費者來講,能吃到安全、健康、優質的農產品。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便是圍繞這兩個目標展開的。
侯毅認為,數字的價值是在農業的生產、交易、物流供應鏈的過程當中全部由數字去有效的記錄,從而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監控,對農業生產結果的有效評估,最終獲得優質的農產品。
在這一過程中,數字化的效果是,能夠快速地縮減供應鏈的鏈路,降低銷售的成本,提高零售的效率,更加提高我們生鮮商品的品質。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農業的數字化可以實現雙向追蹤,一方面,農產品種出來什么商品,賣給哪些消費者,農民知道。另一方面,消費者吃的農產品是從哪個倉庫發出的,需要多少時間,哪塊土地種的,當地的氣侯條件、土壤情況怎樣,消費者也知道。侯毅表示:‘數字農業是全鏈路數字化以后,真正實現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錢,讓老百姓能吃到好東西。這是我們對數字農業我們的定義。’
數字化農業的市場前景
阿里巴巴為何進入農業領域發展?侯毅表示,中國農業市場的機會很大,調整也很大,因此阿里巴巴才愿意去投入,“我們才愿意去探索一些原來我們做得不好的,或者還沒有人做的事情。”侯毅說道。
而數字化農業將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連成一體,為消費提供核心價值和整體競爭力,有希望在中國獲得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侯毅看來,下一代的電商,不僅僅是消費互聯網的電商,也一定是產業互聯網跟消費互聯網合在一起提升零售效率、提升農業效率的電商模式,而這才是中國未來零售業電商的發展趨勢。(記者 勃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