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例“A拆北”出爐。
12月13日晚間,沃爾核材(002130.SZ)披露分拆上市預案,其擬將控股子公司上海科特(831474.OC)分拆至北交所上市。但目前,沃爾核材暫不滿足三年盈利超6億元的分拆條件。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9.20億元,同比增長42.03%;凈利潤實現4.44億元,同比增長49.64%,若第四季度發展平穩,或可達到分拆上市的凈利潤指標。
此次被分拆子公司上海科特專注于特種材料產業。2018年至2020年,其凈利潤從973萬元快速增至2752萬元,與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去年凈利潤平均值0.69億元仍有不小差距。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上海科特盈利能力正迅速攀升,2018年至2020年,其毛利率從35.57%增至46.47%,今年上半年突破50%。
盈利條件尚未達標
11月15日,在北交所開市當天,南鋼股份發布了兩市首份拆分子公司赴北交所上市的預案。此后在滬深交易所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亦有多家A股公司對未來是否會存在“A拆北”計劃予以積極回應。
12月13日晚間,沃爾核材披露分拆子公司上海科特至北交所上市預案,上海科特同步披露擬赴北交所上市的籌備進展,稱當前尚未與輔導機構簽署輔導協議,后續將在協議簽署后向上海證監局報送上市輔導備案材料。
目前該事項尚處于前期籌劃階段,若未來進展順利,沃爾核材與上海科特有望成為第二例“A拆北”。
但根據規定,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應符合“上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除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凈利潤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累計不低于6億元人民幣”的條件。
而在2018年-2020年期間,沃爾核材營業收入分別為35.25億元、39.78億元、40.95億元;凈利潤分別實現0.21億元、2.10億元、3.96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實現0.94億元、1.81億元、3.47億元。扣除上海科特以往三年凈利潤后,公司尚不符合上述條件。
不過根據沃爾核材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9.20億元,同比增長42.03%;凈利潤4.44億元,同比增長49.64%。若四季度業績保持平穩增長,按2019-2021年為區間測算,其未來或可達到分拆上市的凈利潤指標。
標的業績快速增長去年盈利2752萬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科特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熱敏半導體元器件、電線電纜用硅橡膠和聚烯烴改性材料、新能源電池用硅橡膠材料及制品等特種材料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等的企業。
沃爾核材于2008年通過股權受讓方式取得上海科特的控股權。本次分拆前,沃爾核材直接持有上海科特4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2.32%,上海藍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為沃爾核材全資子公司,持有上海科特3444.4萬股,占比36.44%,二者合計持有上海科特7444.4萬股,占其總股份的78.76%。
財務數據顯示,上海科特近幾年實現了經營業績持續快速增長。2018年至2020年,上海科特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97億元、1.40億元、17.22億;凈利潤分別為973萬元、1660萬元、2752萬元;扣非凈利潤則分別為797萬元、1522萬元、2613萬元。
今年上半年,上海科特實現營業收入1.19億元,同比增長79.62%;凈利潤2359萬元,同比增長211.26%。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去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88.35億元,凈利潤56.21億元,平均值分別為6.03億元、0.69億元。其中,10家公司去年營收規模超過10億,39家公司凈利潤超過5000萬。與之相比,上海科特的盈利規模還有待發展。
近年來上海科特呈毛利率快速上升趨勢,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35.57%、39.21%、46.47%,今年上半年增至50.60%,同比增長10.61個百分點。
沃爾核材表示,分拆上海科特至北交所上市,有利于更好地發展其主營業務,以支持其持續研發和經營投入,提升公司及上海科特的持續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2019年至2020年,上海科特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6.67%、23.01%,符合北交所第一項規定的公開發行并上市的財務條件。(記者 張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