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控人減持比例超5%卻未披露。日前,長川科技(300604.SZ)引起了監管的關注。
1月5日晚間,深交所對長川科技下發監管函。公告顯示,長川科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趙軼于2017年11月17日~2020年12月29日期間,持股比例由28.94%減少為23.74%,持股比例變動達到5.20%。
根據監管函,趙軼在減持比例達到5%時,未及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也未停止賣出股份。直至2020年12月30日,長川科技才披露了減持公告。
根據公告,2020年12月24日~29日,趙軼通過兩次大宗交易減持510萬股,占其持有股份的1.62%。按照減持期間收盤均價29.44元計算,趙軼四個交易日累計套現約1.5億元。
Wind數據顯示,趙軼整個減持期間,長川科技股價累計上漲72.96%。2020年長川科技股價累計上漲23.18%,大幅跑輸創業板指,但自2020年12月起,公司股價持續反彈,當月累計漲幅接近30%,結束此前月線五連陰的頹勢。進入2021年,公司股價繼續走高,逼近歷史高點,迄今四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接近13%,大幅跑贏創業板指。
天眼查顯示,長川科技是半導體測試設備制造商,主要產品有測試機、分選機及自動化生產線,自主設計研發探針臺。客戶一般為下游晶圓制造企業和芯片設計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長川科技已經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基金”)三次投資。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股權歷史發現,2015年6月,大基金對尚未IPO的長川科技投資4000萬元,持股比例為10%;上市一年多后,大基金又于2018年8月對長川科技的并購標的長新投資進行了投資,投資金額為1.5億元。截至2020年底,大基金為長川科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9.87%。
不僅如此,2020年12月,大基金二期再度參投長川科技。根據公告,大基金二期參與了全資子公司杭州長川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下稱“長川制造”)的增資議案。其中,長川科技以自有資金3.4億元認購長川制造3.4億元的新增注冊資本,大基金二期以3億元認購公司3億元的新增注冊資本,新引入的投資者杭州天堂硅谷杭實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出資2.5億元。
2021年1月6日傍晚,長川科技還披露了定增事項落實函的回復公告。2020年8月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公司計劃定增募資6億元,探針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分別投用3億元。公司稱,該項目成功實施后,預計將打破國外企業在探針臺設備領域的壟斷,實現自主品牌進口替代,且有利于增加公司盈利來源、優化公司收入結構。
2020年10月30日,監管下發定增審核問詢函要求長川科技詳細說明:補充流動性資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與現有資產、業務規模相匹配;探針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的具體內容,募投項目和現有業務各自應用領域的區別和聯系;實施募投項目基礎準備等。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2020年11月20日,長川科技首次回復定增審核問詢函時,將募資金額由6億元下調至3.718億元,下調比例達38%,主要對補充流動資金的金額進行了大幅下調。
不只如此,長川科技的產能利用率不足、存貨規模持續上升等現象也被要求逐一說明。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長川科技的測試機與分選機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42%、51.25%。存貨賬面原值更是連續三年攀升。2017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存貨賬面原值分別為5602.88萬元、1.06億元、3.57億元、3.89億元。對比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長川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147%;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62萬元,同比增長124%。實際盈利規模仍比較小。
落實函中,長川科技被要求說明本次研發的第二代全自動超精密探針臺的具體研發與投產情況、新增產能能否有效消化等問題。
對此,長川科技指出,目前第二代探針臺關鍵技術已完成攻關,正在內部整機調試驗證中。預計2021年初將樣機投放市場進行客戶認證,并于2021年中正式通過客戶的認證測試。通過正式認證后,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逐步開展大規模生產。本次募投項目建成達產后,公司預計將實現年均探針臺銷售收入約 2.45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集成電路的全自動超精密探針臺被日本東京電子、東京精密壟斷,兩者合計占有市場份額超80%。而我國本土集成電路的自主品牌探針臺產業化幾乎處于空白。長川科技斥資3億元開發的探針臺產業化項目能否打開國產替代局面仍是未知數。(魏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