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權益時代,中信保誠基金年內僅發一只權益新品,基金經理普遍“叫好不叫座”。
2020年僅余一個半月,就公募而言,爆款基金成為今年行業最熱詞匯。《紅周刊(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作為擁有公募數量最多的上海,年內包括匯添富、華安等多家頭部公募均有爆款出爐,但是中信保誠基金則是例外。
Wind資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總資產排名第44位,非貨幣資產排名第39位,兩項排名均較二季度末退后一位。這背后的原因林林總總,但其與公司從年初至今未有一只權益爆款問世關系密切。從主動權益類基金來看,年內公司僅僅發行成立一只新基,但是該基金的資產凈值僅為11.0520億元。
作為從業超過7年的老將,基金經理鄭偉今年所管產品的業績頗為不俗,同時其任職期間的最佳基金回報約為238.68%。《紅周刊》記者了解到,鄭偉新品未能成為爆款與成立時點欠佳、公司在權益類產品領域知名度欠缺、公司長期重債輕股等多重因素有關。
固收類基金受寵權益類產品遇冷
債券明星頻頻登場帶貨分身乏術
Wind資訊顯示,中信保誠基金成立迄今已有15個年頭,但是近年來發展卻遭遇瓶頸,而這一點直觀地體現在了公司的公募產品規模上。2018年2、3季度,該公司的規模破天荒地突破了千億元大關,但是從當年四季度至今,中信保誠的規模已經連續八個季度維持在千億元之下徘徊,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記者了解到,之前幾年公募固收類產品依靠委外資金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如今時過境遷、委外高潮褪去留下一堆殼基金,而此前嘗到了發展甜頭的基金公司謀求華麗轉身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種種跡象顯示,中信保誠基金很有可能就是這類公司之一。通過對公司股債兩大類產品的規模變化分析,記者發現該公司明顯存在債強股弱的情況:在2018年權益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公司固收類產品規模猛增;而近2年間,A股市場的投資熱點層出不窮,但是公司的權益類產品發力不足,從而只能淪為爆款盛宴的看客。
對比來看,在迄今中信保誠今年所新發的9只產品中,權益類產品也只有1只,其募集總份額只有11.05億,這一成績離通常行業所公認的 50億門檻相距甚遠;而年內募集情況最好的是中長期純債基金中信保誠嘉鴻,它 的規模已經達到74.97億元。
更為夸張的是,作為固收類的基金產品,該基金募集發行時的擬任基金經理為兩位,其中資歷較深的吳胤希目前在管的產品約為10只,而該基金在10月22日發布公告稱吳胤希離職,由另一位基金經理邢恭海單獨管理。屈指算來,從產品成立迄今尚不到4個月的時間,或許當初因追隨吳胤希而認購該基金的投資者會懊惱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與今年業內王宗合、蕭楠、周應波等權益類明星頻頻首發新品相反,中信保誠實際上主打的爆款基金經理似乎就是固收陣營中的吳胤希。根據記者利用Wind的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以來,由吳胤希掛帥的公司固收新品包括了嘉裕五年定開、景裕中短債等大約6只,但是也未有一只產品突破百億大關。
有趣的是,或許也是考慮到吳實在太過于忙碌或無暇兼顧多只產品,目前任職尚不滿百天的邢恭海迅速出任了多只債基的基金經理,只是這樣匆忙上陣不知道投資者是否買賬。
權益類基金經理資歷兩極分化
爆款時代中信保誠暫無人擎旗
從固收產品回到主動權益陣營,《紅周刊》記者發現,中信保誠基金派出鄭偉來競爭年度爆款或許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公司管理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具體包括鄭偉、王睿、提云濤等十幾人。
但是其中浮現出來的問題卻折射出中信保誠時下的尷尬。
一方面,上述基金經理中的部分人崗位經驗嚴重缺乏,例如目前管理著信誠深度價值和信誠四季紅(550001)的夏明月,她的累計任職時間僅僅大約1年半;而這還不是任職時間最短的一位,目前獨立管理著信誠多策略的江峰任職時間僅僅約為213天,同時該基金的最新規模僅為0.95億元,作為三季度末規模已經不到1億元的袖珍基金,中信保誠是否有些冒險了呢?
另一方面,記者也注意到,公司的權益類基金經理中確實存在著經驗豐富的老將,除去任職已滿7年的鄭偉外,老將閭志剛目前的從業時間已經達到10年零279天,但是無論從在管產品規模、最佳任職回報、年內業績回報等多項硬指標來分析,他的最新成績顯得頗為寒酸。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他目前在管的產品僅有兩只,同時三季度末的最新規模僅僅約為4.40億元,迄今10年戎馬生涯的最佳基金回報僅為72.40%。進一步從兩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業績回報看,記者發現它們均在40%一線,排名位列同類產品的中游。
從目前錄得最佳任職回報的信誠幸福消費來看,記者發現基金經理選股能力欠佳或許是導致業績平庸的癥結所在。從基金三季報來看,記者發現十大重倉股中甚至沒有一只年內漲幅翻番,同時完美世界(002624,股吧)、華泰證券(601688,股吧)、中國平安(601318)和華帝股份(002035,股吧)開年迄今在二級市場依然體現為下跌。在標的股表現不甚給力的前提下,基金年內尚能維持中等的回報與排名,這背后也體現了基金經理豐富的投資底蘊。具體說來,閭志剛的平均化持股思路在十大重倉中彰顯無疑:當季第一大重倉股完美世界的持倉占比約為4.85%,而第十大重倉股華帝股份的持倉占比為3.60%,兩股相差無幾。
在新秀和老將均有明顯短板的背景下,公司將鄭偉推上爆款比武臺或許也是現有條件下的最佳選擇,畢竟鄭偉的經驗和業績相對處于團隊中的領先地位。但是,從他所管理的兩只產品的重倉來看,以三季報而論,記者發現呈現出的是兩幅完全不同的畫卷:信誠鼎利基本是以“大消費 醫療”為主的風格,而信誠中小盤則幾乎是清一色的科技股,考慮到兩只產品實際都是由鄭偉一人所管理,因此這種近乎全市場熱門覆蓋的背后,鄭偉投資風格不鮮明的隱憂也浮現出來,而這或許也是最終新品未能順利躋身爆款的一大主因。
格上財富基金分析師張婷指出:“有些基金公司權益類產品業績不錯,但沒有產生爆款,大概率就是基金經理從業年限較短,或者基金業績沒有十分突出,再或者公司的品牌效應相對較弱。但從公募目前的情況來看,優質產品仍然具備稀缺性,只要長期業績持續優秀,資金仍然會對其青睞有加。”
權益類產品年內表現兩極分化
迷你基金舵手股債皆空倉
從產品角度看,這種分化同樣存在于公司權益類產品年內的凈值表現中:截至11月12日收盤,年內業績最好的產品業績增長接近九成;但年內表現最差的則是信誠至利A,迄今該基金年內的凈值增長率僅為-0.03%。
根據三季報,信誠至利A的股票倉位和債券倉位皆為零。而該基金三季度末的規模僅僅只有2.6萬元,在基金規模極度迷你的情況下,基金經理直接選擇“無為而治”的方式,無奈應對愈演愈烈的規模危機。
在三季報中,基金經理只對A股市場進行了分析判斷,并沒有對自身的運作進行解釋。 根據季報中的預警說明,自2019年11月26日起至2020年9月30日,基金凈值低于5000萬和份額持有人不滿200人的情況已經持續六十個工作日以上。
《紅周刊》記者發現,早在2018年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就縮水至清盤線以下;進入2019年以后,該基金就開始采取股票倉位為零的策略,直接錯失了去年以來A股市場上漲的行情,從而也無法利用業績的示范效應吸引資金追捧。
天天基金網顯示,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為女將王穎,這種業績低迷也存在于她所管理的其他基金產品上。以她新接手的信誠新銳回報為例,截至11月12日收盤,自她今年1月8日加入管理以來,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只有10.22%。新銳回報雖然沒有規模危機,但是該基金權益類投資比例依舊不高,三季度末股票投資市值為1.49億元,占基金總資產比例僅為18.93%。截至最新收盤,該基金兩類份額年內回報均為負值。
從基金逐季重倉股來看,基金經理也存在一定的擇時失誤:自一季度開始就將銀行、券商等金融股作為主攻板塊,前十大重倉股中金融股的數量達到6只,但彼時二級市場風口并非大金融板塊。再從基金三季報看,基金重倉金融股的數量減至4只,同時新重倉華海醫藥等醫藥股,但是醫藥股的熱度似已冷卻。(記者 曹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