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理財產品周期短,兌付壓力大,本身就存在一定財務問題的卓達投資,開始從其他金融渠道融資籌錢堵窟窿。
近日,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卓達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卓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楊卓舒,列為被執行人,被限制高消費,不得乘坐飛機、高鐵以及入住星級酒店等。
天眼查顯示,作為卓達集團實際控制人,楊卓舒的自身風險信息多達42條,周邊風險信息高達1871條。
公開資料顯示,卓達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93年7月,現凈資產逾千億元。業務涵蓋新型材料、養老健康產業、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旅游產業、現代農業、低碳智慧城市建設、港口建設及運營等實業,擁有新型材料、竹鋼、木鋼、創意、養老等方面數百項專利與技術,項目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并且走出了國門,分別在馬來西亞、俄羅斯、蒙古等國進行大開發。
但2019年5月,楊卓舒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攜子主動投案。如今,如此規模龐大的集團,公司網站除了留有卓達集團和楊卓舒的介紹,其他內容皆一片空白。
9月11日,卓達集團離職員工李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2019年3月開始,卓達投資的工資就沒有準時發放,并且大部分員工都對公司產品有投資。在楊卓舒自首后,公司員工一夜之間都成了討債的投資人。
從身無分文到家產萬貫,再到鋃鐺入獄,楊卓舒做了什么?
擅于畫餅
1952年,楊卓舒出生在黑龍江省肇東縣的一個教師家庭。坊間傳聞,其父母因傾慕前蘇聯民族英雄卓雅和舒拉,為他取名“卓舒”。
楊卓舒13歲時,進入大慶油田工作,因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從油田調到宣傳部門,后來開始從事媒體相關工作。
1993年,楊卓舒下海經商,用一部汽車做抵押,從欒城縣的農民手里換取了30畝土地的開發權,然后用手中的錢從各處買來建筑原材料,打造出一片某小區即將破土動工的火熱之勢。
當時,其對外宣稱自己所建的別墅要低于普通市價,引來了不少訂購者。正式動工前,楊卓舒已募集到約4600萬元,靠這筆資金,楊卓舒走上房地產這條路。
隨著卓達集團的發展,2001年,楊卓舒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第15位,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楊卓舒連續4年蟬聯河北首富。
之后近10年更是一路高歌。“2014年前后,楊總給人的感覺就是前呼后擁,有一段時間他的保鏢人數有十幾個人。”李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隨后,楊卓舒開始拓展卓達集團的多元化業務,發展康養、旅游、服務等。“楊卓舒是一個野心大并且專斷的人。”李先生如是評價,“他好像很急于擴張,其實中高層會議時,有人給他提過戰略意見,要專注于做房地產,但他并沒有采納這個建議。”
2013年,楊卓舒成立卓達新材集團,開始籌劃為新建材項目做融資,投資項目“卓達新材理財產品”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有超過40萬人總計投了100億元的資金。
“100億元算什么,就算是1000億元我也還得起。”面對猶豫不決的投資人,楊卓舒放出豪言:“你支持了卓達也是支持了國家,如果有人要退款,卓達就把你計入黑名單,永遠不要再回來。”
2019年5月17日,楊卓舒和往常一樣發了十幾條朋友圈,其中有一條表揚了一位集團副總裁,并引用: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回頭再看,這句話未嘗不是楊卓舒的自白。翌日,2019年5月18日,楊卓舒與其兒子楊汗青向公安機關主動投案,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誤入泥潭
卓達集團發跡于房地產。“按照當時房地產行業公司的排名,卓達集團已經是TOP200的企業,如果能潛心鉆研地產,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卓達集團的融資路徑走錯了,其結局也只能是一步錯、步步錯地走下去了。”9月9日,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感嘆。
雖然,卓達集團在房地產行業已經扎根,但是對于楊卓舒來說,日漸走高的土地出讓金,成了他想規避掉的成本,于是他開始主導卓達集團通過其他途徑獲取低價土地。
1999年,卓達集團開始向產城融合轉型,通過與政府合作低價拿地。此后,主打集團嘗試過轉型服裝等領域,但是并未給卓達集團帶來預期的收益。
據《南方周末》2019年12月報道,楊卓舒本人曾對記者描述,2008年,一位名叫紀勇的人向他推薦一款竹質產品,稱其材質在新建材領域將大有作為。這給自己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卓達集團利用此前獲取的土地,建立了新材料生產基地。
而在上述李先生的版本里,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了拉攏當地群眾購買理財產品,楊卓舒對外宣稱,卓達新材研發了一種新材料,可以用竹子來替代鋼鐵,使用這種材料可以在15天之內建好別墅。楊卓舒表示自己這個產品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還自稱已經手握2萬億元的訂單。可謂玄乎其玄。
但是,無論是新產品還是新建材,所有的新業務都要在主業房地產的基礎上來搭建,因此,房地產業務的業績直接影響了整個卓達集團的走向。
正值卓達集團走向發展的高光時刻,201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李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調控出臺之后,公司財務緊張,為了緩解公司運轉問題,籌集資金推進新建材生產線的建立,借著2014年國家開始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布了頗多優惠政策的東風,楊卓舒把目光放在了民間融資。”
2013年開始,楊卓舒、楊汗青一起先后把多個房地產項目打包成理財產品,承諾給投資客20%—30%的年回報率,同時保證4年之后送一套同等價值的房子。
9月10日,一位投資人向時代周報介紹,2018年年初,在卓達集團投資,5萬元的投資金額,收益率約有28%;500萬元以上資金的收益率則有34%。
該投資人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卓達新材理財項目投資的周期均為一年,100多億元的融資在一到兩年內要支付的利息就20多億元,卓達集團一年的主營收入還不夠還利息,只能靠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來為前序投資貢獻利息,跟“龐氏騙局”的套路如出一轍。
不過,在許諾的高收益面前,大多數投資者還是“入坑”了。
2019年6月,有資金兌付籌備委員會委員對媒體表示,債權人數量可能在9萬余人,總資金規模超過300億元。
局面失控
因理財產品周期短,兌付壓力大,本身就存在一定財務問題的卓達投資,開始從其他金融渠道融資籌錢堵窟窿。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卓達集團累計發行了19只信托產品,獲得了55.5億元的融資。不過,由于無法償還,卓達集團被信托機構列入黑名單。
除了信托產品外,楊卓舒還發行了11款私募產品,累計獲得了17億元的融資。事實上,卓達的債務早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楊卓舒同時質押了三亞的公司,獲得了不少融資。但由于利息太高,大部分融來的錢被用來借新還舊,并不能投入到實際的運營當中。
為拉攏投資人,楊卓舒只能繼續給投資人“畫餅”。2014年,卓達集團宣傳與俄羅斯簽訂了每年6000億元的大合同。但是,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對俄羅斯2014年的進出口總值是5851.88億元人民幣。
卓達集團繼而宣稱卓達新材2016年產值達7萬億元,甚至稱在國內擁有20萬億元的建筑市場。可2014年中國一年的GDP才63.65萬億元。
公司官網宣傳的FR墻體涉及的系列專利所有權無形資產的評估值,更高達1099億元天價,一年可創造價值1350億元,市值將在萬億元以上。
泡沫總是會破的。楊卓舒自首之后,其旗下48個項股權都被凍結了,總計涉及46億元。
2019年5月18日,石家莊裕華公安分局微博發布警情通報稱,卓達集團實際控制人楊卓舒、楊汗青向公安機關主動投案。公安機關已依法對楊卓舒、楊汗青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并對楊卓舒、楊汗青等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同年11月26日,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發布公告,原定于翌日的對卓達集團楊卓舒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將于監管醫院內進行審理。據有關媒體報道,楊患有肝病及其他健康問題,身體情況已無法支撐其正常出庭。
有不具名的業內律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根據《刑法》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會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相對卓達實控人遭受的懲罰,外界似乎更關心卓達退款進度。
前述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此前,卓達集團的還款方案主要是以房化債,通過加快建房銷售回款來兌付給投資人,債權人可以辦理銀行按揭,從而盤活卓達集團的資金鏈。但是自楊卓舒自首以后,這一切皆成未知數。
據媒體統計,截至2019年5月,房地產板塊方面,卓達集團目前剩余可售商品房共計108萬平方米,市價估值130億元;剩余大型商業類建筑資產80余萬平方米,市價估值93億元;新材工廠市值680億元(市價估值依據為評估報告數值,未評估的公司為實際投入值);天津、山東、石家莊、黑龍江等尚未開發土地目前市值513億元,可開發面積1700余萬平方米。以上如全部開發完畢,按目前保守價格市值估價2200余億元。
崩塌了的空中樓閣,將如何用起高樓來償債?(記者 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