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多位專家表示,盡管一季度GDP為負增長,但這一降幅好于市場預期。預計二季度我國經濟將持續恢復,未來幾個季度有望實現正增長,目前可預計全年經濟增速或為2%-3%。低基數也有望助推明年一季度我國GDP實現較高增速。不過,下一步,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還需繼續發力。
一季度我國經濟數據好于市場預期
“一季度我國GDP同比為-6.8%,為有數據記錄以來的首度負增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3月以來,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復工復產安全、有序推進,帶動內需有所回升,經濟景氣度和主要指標有所改善,但3月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的同比增速仍在下降。
不過,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蘇劍表示,一季度經濟數據好于市場預期,此前多家機構預計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可能在-10%以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俊偉也認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數據好于預期。導致經濟負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居民需求受到抑制;二是人員流動受阻影響了生產,特別是影響了供應鏈;三是歐美疫情蔓延,導致外需萎縮,國際分工鏈條被阻斷。從數據看,一季度數據明顯好于前兩個月份平均水平,主要是因為3月份我國經濟恢復狀況比較好,各地區、各部門采取了許多措施來推動復工復產。
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長
3月以來,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新辦當日舉辦的發布會上表示,下一階段我國經濟預計會延續回升改善、持續向好的勢頭,二季度經濟會明顯好于一季度。不過,各界對于今年中國經濟運行會呈現“V”型還是“U”型走勢存在一定的爭議。
對此,蘇劍表示,目前來看,如果要實現此前既定的全年增長目標,即全年增速達到5.5%左右,意味著后面三個季度GDP平均需增長8%左右。二季度將實現“U”型還是“V”型反轉,關鍵看國際疫情的治理效果,以及中國疫情會不會出現二次暴發。如果二季度國際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則還是有可能實現“V”型反轉的,反之則難度較大。
浙商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團隊認為,二季度國內宏觀經濟最應關注3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外需下行對出口產業鏈的沖擊和對相關就業的影響;二是國內部分地區是否會出于嚴控輸入性疫情風險的考量而繼續維持較嚴格的防疫機制;三是消費數據是否會如期呈現補償式修復,還是會由于疫情影響居民收入和就業,消費繼續呈現低迷態勢。
中性情形下,李超團隊預期,今年二季度到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長,全年經濟增速可能在2%-3%之間。同時,由于今年的低基數,2021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或達到15%左右,2021年全年經濟增速可能達到8.5%。
溫彬預計,二季度我國經濟將延續改善趨勢,下半年GDP增速將有所回升,全年經濟或增長2%-3%。
此外,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預計,隨著復工復產逐步推進、商場開業、餐館開張,二季度經濟基本面會有相對較好的表現,可能會成為全年經濟的一個拐點,經濟增速有可能出現“V”型反轉。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速或有望同比轉正,下半年經濟或比上半年要好,國內經濟形勢的穩定復蘇將會成為A股市場未來走強的一個重要支撐。
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還需繼續發力
一季度數據顯示,經濟短期明顯下滑,且疫情影響尚存。
當前,海外疫情輸入風險較大,復工復產等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仍然較多。溫彬指出,從目前來看,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擴散蔓延,多國采取限制人群聚集、延緩經濟活動等措施,導致需求減弱、生產放緩、貿易受限,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明顯影響。IMF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些影響將通過對外貿易、跨境投資、金融市場、情緒預期等渠道傳導至國內。
“同時也看到,全球市場情緒逐漸趨于平穩,疫情傳播初期的恐慌情緒逐漸被消化,金融市場波動也基本回歸至正常水平。國內經濟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政策儲備充足,內需具有較大潛力。”溫彬認為,下階段,要著力推動投資項目開工復產,促進傳統消費加快回補,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同時大力推動新基建、新消費、新投資等新模式、新需求發展,為經濟增添新動力。因此,宏觀政策要持續加強逆周期調控力度,激活增長點、釋放經濟潛力。
“考慮到疫情的長期影響,想要實現全年既定的各項目標,還需要政策進一步加碼。”張俊偉也提醒,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不僅在需求側,也在供給側,所以經濟恢復是一個過程。在海內外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如果過分看重經濟增速,就會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下半年經濟刺激力度過大,或容易引發通貨膨脹。
近期,多地發放消費券、現金券來刺激消費、穩定民生。張俊偉認為,這是我國宏觀調控工具的重大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要避免把政府補貼與商業促銷混淆的傾向。穩消費、穩民生需要政府投入足夠的真金白銀。
蘇劍也認為,當前,交通運輸、娛樂、餐飲等消費受到抑制,如果要加快經濟發展,則下一步需要大力度提振第二產業,提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記者 陳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