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縣是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省擴權強縣試點縣、革命老區縣,是省級烏蒙山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轄15個鄉鎮,237個行政村,總人口約49萬人。通過精準識別,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447戶、53565人。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全縣貧困人口從2012年初的84358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16858人,減貧67500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0.53%下降到2017年底的3.9%。2018年,興文將完成11000人退出、貧困縣摘帽的目標任務。近年來,興文縣累計投入1364萬元,實施財政資金股權量化資產收益試點項目17個,形成股權量化資產1283.4萬元,惠及貧困戶938戶2814人。2017年,全縣享有股權的貧困戶股東分紅達69.2萬元,戶均分紅738元,貧困戶總收益最高達到33000余元。
一、明確支持政策,清晰惠農路徑
制定出臺了《興文縣財政支農資金形成資產股權量化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開展創新投資收益扶貧新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等規定,明確試點項目實施主體、設置股權、分配收益等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和規范資產收益扶貧工作行為,細化相關部門和鄉鎮職責分工,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牽頭部門嚴格把關實施方案審批、財政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不斷提高項目實施質量,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二、擇優選準產業,找準實施載體
在產業選擇方面,興文縣緊緊圍繞全縣農業發展方向,按照有市場需求、有經濟效益、農戶能廣泛參與的原則,因地制宜將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投向肉牛、烏雞、黑豬、獼猴桃等特色優勢產業。在實施主體選擇上,嚴格按照“樂于扶貧助困、有社會責任擔當、管理規范、運行良好、履約能力強、產出效益高”的標準,篩選出成長性好、履約能力強、產出效益高、富有社會責任感的經營主體,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同時,對專合社和持股貧困戶之間的責、權、利關系進行了明確,有力保障了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調動了各方參與的積極性。
三、完善利益聯結,有力助農增收
完善建立“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貧困戶可適當多持股份的原則,將財政投入的支農資金量化到貧困戶,以優先股的方式投入到項目實施載體的產業發展中,貧困戶按5%—6%進行保底分紅,在保底收益的基礎上,讓貧困戶按股享受二次分紅。連天山生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將200萬元財政資產收益扶貧試點資金以優先股的形式量化分配到233戶貧困戶,按照每股股金1000元的標準,一般貧困戶量化8股即8000元,貧困“三缺戶”(缺勞動力、缺資金、缺技術戶)量化12股即12000元,特困“三缺戶”量化13股即13000元,發放《股權證》,確認貧困戶的“股東”資格,以“統購統銷、寄養到戶”的方式,由專合社統一購進牛犢、分戶飼養、專合社提供技術指導、統一成品肉牛銷售,銷售利益由養殖戶和專合社、村集體共享。興順肉牛養殖專合社實行寄養代繁模式,每頭能繁母牛所產犢牛經過貧困戶飼喂達標后由專合社按每頭4000元實行定價回收。毓秀鄉林下散養黑豬養殖專合社對貧困戶采用黑豬領養、回收、再領養、再回收的“借豬還豬”發展模式,與農戶簽訂合作養殖協議,明確飼養方法、飼養流程和收購標準,合作社負責統一回收,平均每戶貧困戶喂養6頭,每月養殖獲利540元。通過專合社種養殖項目與各參與方的利益實現有效聯結,形成共商生產發展、共謀產業效益的良好發展格局。
四、有效整合資源,壯大產業規模
通過財政支農項目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實現了專合社的規模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紅旗糧油種植專合社充分利用財政支農資金,調動參股農戶積極參與平整土地、修砌田坎、新修和維修渠道、新建機耕道和生產便道等標準化建設,有效提高了基地灌排工程配套率和機械化作業水平,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生產規模。2017年,合作社在糧食生產上凈收益增加了近60萬元。鴻潤苗家土雞養殖專合社試點項目以股權為紐帶,采取“公司+合作社+扶貧戶”的方式,帶動周邊4個村268戶貧困戶發展山地烏骨雞養殖。天山生態肉牛養殖專合社建設養殖基地1個4500平方米,基地養牛約300頭,帶動全村養牛600余頭,2017年實現產值270余萬元。
五、發揮股權作用,實現三方獲益
一是專合社有收益。專合社通過實施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有效解決了資金缺口問題,在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同時,政府給予相應補貼,不斷做大產業規模。二是貧困戶有收益。專合社的貧困戶社員獲得三筆收益:一是保底收益,專合社按年息5%—6%的標準付給貧困戶基本收益;二是按股分紅,在專合社的總收益中,扣除貧困戶股金5%年息的保底收益、專合社的經營管理成本、提取的集體公益金,剩余部分可用于全體“股東”按股分紅。三是經營性收入,即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合作社產業經營獲得的收入。三是村集體有收益。實行“村集體+村資公司+專合社+農戶”“股金+分紅”的模式,在保障貧困戶利益的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五星鎮大同村集體在天山生態肉牛養殖專合社投入股金58萬元(50萬元“能繁母牛扶貧示范資金”和原村辦公陣地折資8萬元入股資金)即580股,2016年、2017年分別產生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4.5萬元,預計,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5.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