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披露,去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達到43.5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6%,而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我國最終消費支出連續六年占GDP比重超過50%。與此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高達58.8%,高出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26.7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我國居民消費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重要階段。
對于最終消費,國家統計局這樣定義: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常住單位為滿足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從本國經濟領土和國外購買的貨物和服務的支出。“購房支出和購買理財產品支出,并不屬于最終消費的范疇,其中,購房支出屬于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表示。
此外,在我國,最終消費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統計口徑存在一定的差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在商業統計中經常使用的概念,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說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企業(單位)通過交易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但除了餐飲服務,其他服務消費并不統計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口徑內。(記者 蔣夢惟 實習記者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