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極電商預計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30億元—5.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88億元同比減少53.70%—63.80%。
虎年節后開工,A股有漲有跌,上市公司年報集中披露季也在持續。
近日,南極電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極電商,002127.SZ)發布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30億元—5.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88億元同比減少53.70%—63.80%;預計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00億元—5.1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05億元同比減少53.39%—63.80%。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南極電商2021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75億元,同比增長0.08%;實現歸母凈利潤4.03億元,同比減少44.1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80億元,同比減少42.60%。
也即,南極電商2021年第四季度實現的利潤或遠不及上年同期,從而進一步導致全年的利潤降幅較前三季度進一步擴大。
事實上,自2016年上市以來,南極電商的年度歸母凈利潤增速總體呈下滑態勢。但是,該公司的現金流卻極為充裕。
2月9日,南極電商再次發布了一份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該公司在1月購買了上海農商行年化收益率為3.25%,期限為3個月的價值1億元的公司結構性存款。其閑置自有資金可用于購買理財產品的額度更是高達25億元。
股價方面,上市后南極電商股價保持總體上行態勢,并在2020年7月10日盤中觸達24.02元/股的歷史最高點。此后,該公司股價進入震蕩下行區間,2021年全年股價累計下跌48.74%,同期行業全年累計下跌7.91%。
截至2月9日收盤,南極電商報收于6.06元/股,當前總市值為148.77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曾就公司近期業績表現電郵溝通提綱至南極電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預計全年利潤腰斬
近日,南極電商發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
公告顯示,該公司全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30億元—5.50億元,同比減少53.70%—63.80%,上年同期為盈利11.88億元;預計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00億元—5.15億元,同比減少53.39%—63.80%,上年同期為盈利11.05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南極電商2021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75億元,同比增長0.08%。其中公司本部實現營收5.05億元,同比下降37.62%;時間互聯實現營收22.70億元,同比增長15.63%。同期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03億元,同比減少44.1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80億元,同比減少42.60%。
也即,南極電商2021年第四季度實現的利潤或大幅低于上年同期,從而進一步導致全年利潤降幅較前三季度進一步擴大。
對于2021年業績的大幅下降,南極電商在公告中歸結為兩大原因,其中之一是,傳統搜索渠道GMV下滑,對應品牌綜合服務收入產生較大幅度下滑,而公司的成本費用多為人力、房租等固定支出,進而導致利潤與收入同步大幅下滑。
既往財報顯示,南極電商將各電商渠道分為傳統搜索渠道(阿里、京東)、社交渠道(拼多多)和內容渠道(抖音、快手)等三大類。
2021年三季報顯示,南極電商前三季度各電商渠道可統計GMV總計達280.90億元,同比增長22.92%,該公司當時稱這一增長水平“仍維持在合理的增長預期內”。
其中,阿里GMV為129.01億元,占比45.93%,同比減少5.35%;拼多多GMV為89.74億元,占比31.95%,同比增長95.87%;京東GMV為40.18億元,占比14.30%,同比增長24.98%;唯品會GMV為11.71億元,占比4.17%,同比增長0.84%;抖音&快手GMV為9.91億元,占比3.53%。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半年報中,南極電商上半年各電商渠道可統計GMV總計達191.03億元,同比增長32.87%,這一增幅高于2021年前三季度。
具體來看,阿里、拼多多、京東和唯品會的GMV增速分別為3.72%、115.94%、39.41%和40.90%,亦均高于2021年前三季度。
不過南極電商并未在2021年三季報中就各電商渠道GMV增速為什么均出現下滑給出詳細說明。
事實上,在2021年三季報中,對于業績下降,南極電商給出的理由與2021年業績預告近乎完全相同,均為傳統搜索渠道GMV下滑導致收入減少,但成本等固定支出并未減少,進而導致利潤下滑。
盡管早在2021年三季報中就已表現出了業績頹勢,不過南極電商當時曾表示,公司管理層相信,隨著電商銷售旺季的到來,客戶庫存的逐步消耗,公司四季度的收入會有顯著的提升。
但就目前的2021年業績預告來看,顯然第四季度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而需要提起注意的是,第四季度擁有“雙十一”和“雙十二”這兩個電商大促節點。
理財資金高達25億
公開資料顯示,南極電商由張玉祥創立于1998年,當時名為“南極人”,只是一個保暖內衣品牌,此后經過密集的廣告投放,逐漸成長成為國內保暖內衣知名品牌。
隨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從2008年開始,南極人陸續關閉了自營工廠,將品牌授權給合作工廠生產,同時簽約合作經銷商,授權其銷售“南極人”品牌產品,公司由此砍掉了所有生產和銷售環節,僅僅保留了“南極人”這一品牌,此后逐步將自身打造成為全品類品牌,產品從內衣、內褲、童裝、男裝、女裝、食品、日用品到家紡等領域都有涉及。
2015年,南極人更名為南極電商,并憑借自創的“電商生態綜合服務”概念,于2016年3月初成功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上市。
據南極電商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當時的主營業務為品牌授權及電商服務,也就是一方面通過將公司旗下品牌的商品授權給第三方生產和銷售從而收取服務費和授權費,另一方面為根據第三方的發展需要提供電商供應鏈服務。
而時至2021年上半年,南極電商在半年報中將公司的主營業務分為兩部分,分別是以電商渠道為主的公司本部和以移動互聯網營銷業務為主的時間互聯,具體分別是基于品牌授權業務,整合供應鏈資源,向產業鏈提供產業服務和向消費者提供產品,以及為廣告主提供營銷策略制定、創意策劃與素材制作等一站式服務。
事實上,自2016年上市以來,盡管南極電商的主營業務已經過多次調整,但該公司的年度利潤增速總體呈下滑態勢。
既往財報顯示,2016年—2020年,南極電商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21億元、9.86億元、33.53億元、39.07億元和41.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3.85%、89.22%、240.12%、16.52%和6.78%。同期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3.01億元、5.34億元、8.86億元、12.06億元和11.8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5.27%、77.42%、65.92%、36.06%和-1.50%。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盡管利潤增速連年下滑,但南極電商現金流卻極為充裕。
2021年三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南極電商持有貨幣資金17.79億元,資產總計53.34億元,負債合計5.44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10.19%。
手握大筆現金又沒有償債壓力,南極電商選擇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2021年4月,南極電商公告稱,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及資金收益率,授權董事長可審批使用公司及子公司暫時閑置的不超過25億元的自有資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
稍后2021年8月、12月以及今年2月,南極電商均發布了購買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公告顯示,該公司分別使用1億元、2億元和1億元,購買了光大銀行、中國銀行和上海農商行,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5%、3.3375%和3.25%,期限分別為1個月、1個月和3個月的理財產品。
截至今年1月末,南極電商及子公司累計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未到期余額為1億元。
交易標的難言優質
或許是由于利潤增速連年下滑需要新的業績增長點,南極電商曾在2021年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未來五年將重點圍繞“品牌+消費品”兩條主線,結合“數字+供應鏈”,觸達“用戶+渠道”,力爭五年內實現GMV約3000億(零售端約2000億,供應鏈服務端約1000億)的目標,營業收入大幅度提升。
具體措施包括,通過合作及購買多種模式,打造約20個世界級品牌;以及通過自營模式,創建女裝(Fommos)、童裝(母嬰)、家裝家電等多個境外銷售平臺等六大措施。
隨后,2021年7月,南極電商公告表示,公司與荷蘭快時尚品牌C&A(中國)就其擁有的“C&A”品牌在中國線上業務達成合作,雙方擬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合資公司。其中,南極電商和C&A(中國)分別出資60萬元和40萬元,合資公司將享有C&A商標在中國地區的線上商標使用權并成為“C&A”品牌在中國區唯一的線上運營合作商。
稍后同年12月底,南極電商再次公告表示,將以自有資金3.3億元收購韓國快時尚巨頭TBH GLOBAL CO., LTD持有的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注冊的部分商標(包括BASIC HOUSE、Mind Bridge、JUCY JUDY等商標共計78件),以及以自有資金1.8億元向百家好香港有限公司收購其所持有的百家好100%股權。
不過公開資料顯示,上述交易涉及的標的似乎難以說得上優質。
早在2020年9月,C&A就曾表示將其中國業務出售給總部位于北京的私募股權公司中科通融,其C&A自身已在中國呈現門店數量下降、經營規模較小的頹勢。
而TBH GLOBAL這一公司,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別虧損577億韓元、19.82億韓元和31.01億韓元。
至于百家好,不但在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1.83億元和0.67億元,且進入中國十多年來,已累計獲得行政處罰達13次之多,因涉產品不合格、違反利用廣告對商品或服務做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緣由,罰金超41.9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業績預告中,南極電商恰恰將業績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歸結為公司本年大力拓展的跨境電商、食品等新項目前期投入較大,尚未有明顯產出。(卓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