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深之藍水下新視界展廳,一臺機器人正在水池里漫游,旁邊的電視上播放著水下畫面。據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建倉介紹,雙目水下機器人白鯊pro可采集3D影像并實時傳送給地面佩戴VR眼鏡的人,讓人“身臨其境”。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已有約1000人次來到這里與該公司各類水下機器人“親密接觸”。
高質量發展中的“濱海機會”
深之藍是天津濱海新區智能制造企業之一,代表的是正在打破技術瓶頸向國際尖端化邁進的濱海新區智能制造企業,也正是濱海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天津港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天津開發區最早的“一只機、一碗面”(摩托羅拉傳呼機、康師傅方便面)風靡全國,到濱海新區現在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運載火箭,通信衛星,空間站為代表的“三機一箭一星一站”航空航天基地聞名世界。改革開放40年來,在我國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無論是早期的開發區,還是現在的濱海新區,這里都始終是改革開放創新的引領者、先行者。
當高端制造在全球風起云涌之時,天津濱海新區已在其中搏浪弄潮。
以“天河一號”為典型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亮點頻現,京津冀大數據協同處理中心已經啟動,大唐電信、三星等龍頭企業云集;《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也已制定實施,將實現由“業務驅動”向“智慧驅動”轉變,天津港正在邁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正在濱海新區加速成型,涵蓋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相關載體功能和配套能力不斷增強,提升了產業資源聚集能力。新區高端裝備制造“殺手锏”產品也確立了其在國內乃至國際領先地位。
2017年,濱海新區制定了建設繁榮宜居智慧新城的目標,并提出發展三大經濟:聚集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通過三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有四到五個在全國領先的重點產業,兩到三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十個以上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率先闖出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迭代更替、接續轉換的新路徑。
開放的濱海新區舞臺更寬廣
隨著自貿試驗區通關便利化改革的不斷優化,自貿試驗區紅利也在不斷釋放,得以惠及民生。2017年,東疆保稅港區內又一家冷鏈倉儲項目完成驗收,正式對外營業。天津港首農食品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物流負責人郝學志說,這個冷鏈倉儲項目是北京首都農業集團、天津港集團、中集集團、北京亞東信基四方股東強強聯合,在東疆保稅港區內選址建立的冷鏈國際分撥配送中心,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標志性項目。水果進口是這個項目的主營業務和一大特色。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2018年1月5日,一列由中國天津發往俄羅斯莫斯科的貨運班列從天津港緩緩駛出,標志著中遠海運首列中俄國際班列正式啟程;2017年12月7日,天津港高沙嶺港區開港通航,標志著天津港打開了輻射腹地東向出海的新通道,辟建了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的新物流節點,進一步提升了天津海上門戶運輸綜合樞紐功能;2017年11月17日,由以星、德翔、高麗、宏海、森羅五家船公司合作開辟的波斯灣航線正式在天津港上線運營……目前,天津港已在腹地5個區域營銷中心和25個內陸“無水港”,打通了10余條海鐵聯運通道,與世界各大航運聯盟建立了長久穩固合作關系,120余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和每月550余航班運量形成的航運網絡,基本覆蓋了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
郵輪經濟也異軍突起。來自山西的游客靳先生一家去年乘坐郵輪赴日韓旅游,他說:“以前想坐郵輪得到上海或者廣州,現在從天津東疆國際郵輪母港就能坐,太方便了。”截至2017年11月16日,天津港當年累計完成國際郵輪接待量160艘次,進出境郵輪旅客88萬多人次,同比增長35%。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亞赟說:“自由貿易港又稱‘自由口岸’,是設在一國國境之內、海關管理關卡以外的允許外國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目前我國有11個自貿區,如果升格為自由貿易港,天津自貿區的意義、影響、潛力是最大的。”他認為,如果天津自貿區升格,可帶動環渤海經濟帶升級。以天津港為樞紐,沿渤海灣兩翼張開,利用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灣區,等于下圍棋點了“龍眼”,環渤海經濟帶一盤棋形勢馬上大好。
新時代的“自我革命”
2018年初,濱海新區緊緊抓住改革開放創新這個“根”和“魂”,啟動了有關功能區體制改革,為新區發展增添動力活力。這輪改革,濱海新區將區位相鄰、功能定位相近的原中心商務區并入天津開發區,原臨港經濟區并入天津港保稅區,成立泰達街道工委和街道辦事處,將原屬于開發區的社會管理職能剝離出來,以再創一個新的上升期。
隨后,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天津港保稅區立刻針對干部“能上不能下”、發展活力不足的現實問題,刀刃向內,啟動了處級干部競聘,力求為經濟主戰場通過競聘選拔出作風過硬、能打善戰的“主官”和“戰斗員”。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在這次處級干部聘任中,原有38個正處級機構被整合縮減到了31個。現任的干部都要全部“站起來,再坐下”。競聘上的干部也不再是“能上不能下”,而是三年為一個聘期,如果不擔當不作為,他們的位子甚至連三年都難坐穩。
在這次競聘成功的77名處級領導干部中,80后干部4名,70后干部39名,超過一半,平均年齡比之前下降了2歲,更有干事創業能力、更有利于整個區域未來發展的干部被選拔上來。
打響藍天保衛戰
“可以感覺得到,藍天明顯多了很多。”說到濱海新區的空氣質量,大泛華國際大廈總經理張宏宇不停地“點贊”。“我是2015年來的天津濱海新區,跟前兩年相比,現在空氣質量有了好轉,霧霾天少了,藍天明顯增加。我們公司旁邊的塘沽體育場,健身的人都比以前多了。”
張宏宇感受到的變化,與濱海新區堅決關停“散亂污”企業,科學精準推進企業節能減排,嚴格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密不可分。在京津冀協同推進環境治理的過程中,濱海新區全力以赴。
空客A320生產線
2017年,濱海新區全力開展“散亂污”企業治理。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扎實推進,截至2018年3月19日,濱海新區PM2.5濃度為60µg/m3,同比下降33.3%,超過改善率目標值(-24.0%),新區7個國市控點位全部達到改善率目標值。同時,濱海新區還進一步深化此前的農村生活散煤清潔化工作,全面開展散煤清零工作,截至目前,9183戶城市散煤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成,52593戶農村散煤治理工作已完成34896戶。
在這場“散亂污”企業治理的過程中,大批以亂堆亂放的集裝箱作為經營場所的汽車維修企業被清理,大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噴涂車間被關停,大批違規儲運煤炭的堆場不再經營……
而從2017年5月1日起,天津港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將每年減少運煤大貨車約200萬輛次,對京津冀地區的空氣質量改善起到積極作用。截至當年4月30日,散貨物流中心煤炭基本出清,散貨煤炭全部實現鐵路進港。
無論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還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無不體現出濱海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勇當排頭兵的擔當,而能夠闖關奪隘,一往直前,更是改革開放創新結出的碩果,是濱海新區抓住歷史性機遇,敢先行、真先行的現實回報。(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