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之一。作為法治中國建設進程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律師在其中擁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作為一名新時代律師,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環境中依法履職,更好地維護委托人權益?如何嫻熟運用專業優勢,為客戶提供法律服務,充分保障企業良性發展?在情、理、法的交互糾纏中,如何抽絲剝繭,理清脈絡,兼顧各方利益?對于法治中國建設,有著什么樣的思考?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日前專訪了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賽風律師網創始人胡禮新,看看他有怎樣獨到的見解。
胡禮新于197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擅長公司法和股權相關業務。他是律師協會金融證券業務研究委員會秘書長,央視云訪談《崛起中國》節目唯一連線律師,新華網、鳳凰網、中金在線和全球財經等媒體曾就公司法相關專業問題,對胡禮新進行過專題采訪和報道。2015年4月,胡禮新被北京江西企業商會評選為“維權服務先鋒”。入選2018年度《中國當代優秀律師》。2017年出版專著《中小企業股權激勵實操》,2019 年出版專著《股權沖突預防與應對策略》。這兩本專著,成為企業開展股權激勵、預防股權沖突和解決股權爭議的經典教材,出版社前后進行了八次印刷,依然供不應求。2022年,應出版社之邀,胡禮新主編的全新專著——《企業法務管理從入門到精通》已經進入出版倒計時,預計將于五月份與讀者見面。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賽風律師網創始人胡禮新
問:胡律師您好,我們知道您之前出版的兩本專著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反響,成為業內股權配置和股權改革的經典教材。對于即將出版的新作,您能否向讀者做一個簡要介紹?
胡禮新:我們知道,一家企業從設立開始就會涉及很多法律風險,其中包括民商事法律風險,行政法律風險,甚至還有刑事法律風險。許多企業因日常經營管理不規范,又未經專業法律人士指導,經常會把公司治理和股權激勵搞得相互沖突;被漏洞百出的合同和知識產權問題弄得愁眉不展;因投融資與稅務問題失誤而損失慘重;進入創新行業或解散程序后不知所措;企業遇到訴訟和其他危機時有苦難言。
針對以上類似問題,企業通常在沒有遇到麻煩時過度自信,覺得所謂的法律風險只不過是律師危言聳聽的說詞,離自己還很遠。可是一旦風險突然來臨時,又驚慌失措,對過去的草率后悔不已。企業高管后悔當初沒請專業的律師把關,企業法務后悔當初沒學好專業本領。于是決心系統學習一下企業法律實務,結果發現市面上既通俗易懂又有一定深度的書不多,而具有豐富實操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書籍更少。
鑒于這種現狀,出版社邀請我再創作一本專著,《企業法務管理從入門到精通》因此誕生。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學習系統的法律知識,我還邀請了幾位在企業法律實務領域既有豐富執業經驗又有理論深度的優秀律師同仁,請他們選擇各自擅長的業務領域與讀者分享。寫作內容要求簡潔務實,讓初學者讀得懂,使資深法務有收獲。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幫助廣大企業董事、監事和高管掌握一些常見的法律風險點。可以通過書中的案例得到啟發,解決自身面臨的實際問題,規避潛在的法律風險。
胡禮新律師(右)做客央視訪談欄目
問:除了出版系列專著,幫助企業切實解決法律問題,十多年來,您專注于公司法律服務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鉆研和辦理過九百多起公司法律事務。您能否結合具體案例談談這方面的內容?
胡禮新: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我們就說說最近的一個例子吧。2021年年初,我在幫助山東煙臺杞楊機械有限公司開展股權激勵的過程中,針對公司現狀設計了一套適合實際的股權激勵方案,為公司發展增加了動力。
山東煙臺杞楊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經過二十年的滾動發展,企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產品和服務逐漸打出了名氣。但是,隨著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內部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企業長期沒有引入合理的股權分配制度,企業的核心管理層和部門主管就無法分享發展的成果,最終導致企業士氣低迷,業績不斷下滑。我受企業委托,設計合理的股權激勵方案,多次與企業股東及核心管理層溝通,與部門主管面對面交流,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利用在股權激勵方面的經驗,幫助企業構建了合理的股權激勵機制。如今,企業上下一心,干勁很足,一年后,公司總銷售額是上一年度的1.45倍,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這件事使我很有成就感,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企業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我們律師的專業服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我們在制定專業的股權激勵方案之前,要充分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制定最具合理化的實施方案,然后根據公司法規定通過相關決議,確保一切工作都合理合規;其次,由于股東和激勵對象的不同地位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導致內心想法難以充分表達出來,而我們作為客觀獨立的第三方,能夠充分聽取雙方意見,并為雙方權衡闡述利弊,能夠促成雙方內心意見統一,使公司股東和參與股權激勵方都滿意,真正實現股權激勵的效果;最后,股權激勵,涉及到的法律層面的問題和知識繁多,我們在溝通雙方,促使股權激勵方案通過之后,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法律文書的訂立更需要反復斟酌,從而切實保障雙方權益。總體來說,我們專業律師團隊的參與,能夠從設計、溝通、實施到保障實現一體化解決方案,節省了雙方大量的溝通時間和精力,減少矛盾,從而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效益最大化。
胡禮新律師在股權激勵啟動大會做現場培訓
問:作為一名專業的資深律師,您認為律師工作的首要準則或核心理念是什么?
胡禮新:我個人認為,律師的首要準則便是依法幫助委托人客觀地認清事實和法律關系,最大限度表達合理訴求,充分研判案情,調動集中各方面優勢,充分維護當事人利益。律師既是一份普通工作,也有和一般職業不一樣的地方。作為一名優秀的律師,既要依法依規開展工作,更要牢牢堅守底線,每接手一起案件,都要首先研判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為了金錢,置委托人的利益于不顧。律師在案件中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能夠給當事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和幫助,才是衡量一名律師是否合格的第一標準。
所以,唯有客戶的信賴才有律師的用武之地,唯有律師專業盡責的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基于此,我們致力于向委托人提供務實、可靠的法律解決方案,專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以結果為導向。對疑難復雜的法律問題,要專門召開案件研討會,對解決方案在法律層面的可行性及現實操作層面的可操作性進行分析論證。“辦案質量管控”將從接受客戶委托開始,貫徹至案件辦理結束,最后由客戶對承辦律師的承辦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為此,我們十分注重律師間協作辦案,通過整合個人專業技能及各種社會資源,以達到更佳的辦案效果。
一名合格的律師,要常常提醒自己,身上肩負的不僅僅是職業的責任,更有法律賦予的天職,要時刻樹立律師職業榮譽感,認真對待每一起案件,不負當事人的重托和期盼。
胡禮新律師(右)臺上領獎
問: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同樣的,司法環境和司法問題的復雜性、多樣性也在不斷提升。很多時候,面對具體案件,情、理、法交融糾纏,您是如何看待并處理這樣的問題的?
胡禮新:我們還是以正在辦理的一起案件為例:一位老教授,創辦了一所民辦高校。他一生嘔心瀝血,換來了學校的高速發展,成長為地方名校。然而老人突然去世,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大女兒依靠深厚的社會關系,接管了學校,對其他兩個妹妹沒有具體交代。小女兒與老教授感情深厚,曾長期擔任學校副院長,最懂得父親的一片苦心,想要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將父親畢生所追求的事業發揚光大。奈何姐姐強勢,欲訴無門。
面對這種情況,妹妹不得不求助于我們。但是,在當今的司法實踐中,這樣的案件想要在短期內完全通過司法途徑來處理,是有一定難度的,其中包含了太多不確定因素。而這樣的情況,隨之帶來的,是對學校、親人甚至已故老人名譽上的損傷,當然也影響到學校的經營和效益。因此,我也希望借此向社會傳遞一個聲音。一個人,不管通過什么樣的非法途徑侵害他人的利益,遲早是要受到法律的嚴厲懲處的,最多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因此,我更希望親友之間遇到問題和糾紛能夠互相體諒,互相理解,平心靜氣,依法依規解決糾紛,不要搞霸權,不要留下歷史問題,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甚至悔恨。就像上述案件,如果當事人都能體會到老父親創業的艱辛,想到家人為教育事業一直以來的付出,再考慮到矛盾的激化對彼此名譽和事業的影響。那么,大家一起坐下來坦誠平等地進行協商,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與此相比,一般公司內部出現的股權糾紛則更為復雜,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帶來的損害更為嚴重。我國的法律還不健全,法治環境還有待改善,還需要一個不斷進步和完善的過程,特別是許多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對公司法了解很少,基本上是憑感覺辦事,因此,實踐當中,公司從設立到日常的經營行為都很不規范,許多重大法律風險視而不見,例如,股權比例不合理,抽逃出資、股權轉讓不規范、不按法定程序召開股東會、股權融資、對賭條款不合法等,一旦法律風險爆發,股東間為了爭奪控制權和股權利益相互傷害,輕者業績下滑,投資虧損,重者構成犯罪,失去自由。最近一二十年我們身邊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令人感到惋惜。因此,如果公司大股東利用自己的優勢欺壓小股東,利用自己的職權肆意侵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小股東很可能想方設法把大股東打倒,真功夫的蔡達標與潘宇海就是一個具體案例,我們要引以為戒。
討論會后集體合影
問:開明的司法環境,公正的法律服務,全社會對法律的關注和信仰,是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石。對于如何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您有著怎樣的思考?
胡禮新: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首先是個人。社會是由人構成的,只有樹立每個人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才能得到充分保障。由于歷史原因,在當下之中國,還有很多人只相信權利的作用,忽視法律,遇到問題不尋求法律的幫助,而是試圖通過疏通門路找關系,信奉“走后門”,助漲了社會的不正之風,這是阻礙法治中國建設進程的首要問題。只有全民樹立法治信念和法律意識,讓法律貫穿于各項社會活動的日常之中,人人知法守法,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公平正義。
其次是我們的執法機關,公檢法部門要不斷提高對法治中國建設的認識,從以往的管理型轉向服務型,嚴格樹立公仆意識,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合法權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與多樣化變革,我國的司法機關也要與時俱進,嚴格落實中央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要求,提高服務意識,改正工作作風,與律師行業一道,依法作為,筑牢法治中國建設防線,真正服務于法治中國建設。
最后是輿論監督。隨著網絡的興起普及,如今媒體和社會輿論對法治建設進程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和具體案例,都是經由媒體和網絡渠道被報道出來,從而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個別案例甚至直接影響、推動了我國法律制度和體制的變革。當前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豐縣“小花梅”事件,便體現了媒體和社會輿論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事實上,支持我們這一觀點的,還有更具代表性的引起廣泛社會關注的“于歡案”。此案經由網絡報道后引發社會各界大量關注并最終于二審改判,入選“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十四載歲月崢嶸,初心不改;一腔熱血澆鑄法治,盛世花開。從2008年入行至今,胡禮新律師兢兢業業,用自己對職業道德的悉心堅守,對情理法的深刻剖析,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幫助無數人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提升了深層的法律意識。匯涓成海,聚沙成塔。正是有了無數像他這樣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專業法律人,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才能得以穩步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從此有了堅強守護。(楊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