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節,回家團圓都會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每個在外地工作的人都渴望擁有一張回家的車票。然而由于運力和運量之間的矛盾,每年似乎都免不了一場搶票大戰。為了緩解人們的出行壓力,讓在外人員能過個團圓年,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品牌在春節期間開展公益活動。
開展春節公益活動的品牌中,科技公司不在少數。滴滴出行,推出順風車服務,通過提高私家車使用效率的形式,鏈接私家車主與乘客,幫助務工人員解決出行難題,為春運減壓。美國科技公司蘋果春運之前發布一只名為《3分鐘》的短片,由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拍攝,在網絡上引起巨大反響。
由王老吉發起的“讓愛吉時回家”公益活動,已經開展了6年之久。作為首先提出春節回家吉時團圓理念的王老吉,從2013年起便開展讓愛吉時回家公益活動,6年來持續組織公益聯盟,通過愛心高鐵、火車、大巴等幫扶形式,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回家,值得稱道。
順應國情變化,6年堅守累計幫助2萬余人回家團圓
品牌有著吉祥、團圓美好寓意的王老吉,深知春節團圓對于務工人員的含義。多年來王老吉一直在春運期間采取多種幫扶形式,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回家團圓。
今年十九大報告指出脫貧攻堅邁向全面小康,這就意味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已經逐步實現全面小康。如今“買不到票”和“買不起票”已經不再是春運主要難題,返鄉人群的需求已從追求“只要走得了”,轉變為追求“走得好”、“走得開心”,訴求更感性了,更深層了。今年讓愛吉時回家公益活動,在幫扶方式和隨車服務等方面也進行了重大升級。今年的三條愛心專列線路中(“北京西-鄭州東”、“廣州-武昌”、“杭州東-貴陽北”),一條普快兩條高鐵,覆蓋北中南,范圍更廣、速度更快。不僅如此,王老吉在活動還聯合主辦方為部分返鄉乘客設置了愛心大巴轉送服務,為他們打通春運回家最后一公里。
同時,結合春節到來晚,大學生提前購票回家的特點,王老吉針對大學生群體設置了“憑票報銷”幫扶形式,在北京、鄭州、成都、廈門、杭州等地高校廣泛開展。另外,考慮到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過年的人群,王老吉在本季活動中展開逆向幫扶,以接務工人員親屬“來穗團圓”的形式,幫他們實現團圓夢想。
據統計,由王老吉聯合愛瑪電動車、東阿阿膠、凱撒旅游、蘇州稻香村、餓了么等愛心單位以及全國各地媒體包括人民網、北京晚報、工人日報、江南游報、浙江新聞APP、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廣東電視臺、楚天都市報等組成的公益聯盟,整合各界優勢資源,在2018年春節來臨之際,公益聯盟已成功幫助逾六千人春節團圓。
線上線下持續發力,愛心公益成社會關注焦點
如此大規模的對困難群體進行幫助,王老吉公益活動自然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全國各地主流媒先后對王老吉讓愛吉時回家活動進行報道,深度挖掘愛心專列上典型人物的故事,吸引社會關注。其中,3歲患病女童小玥玥因北上治病兩年無法回家和因為工作多年沒能回家的保安小哥李威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后,獲得了廣泛的傳播。這些人物故事曝光后,所代表的群體受到了更多社會關注與幫助,進一步凸顯“讓愛吉時回家”的公益影響力。
直播,是當下比較火的傳播形式。在線下活動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王老吉“讓愛吉時回家”公益活動也在網易、北京時間、今日頭條、愛奇藝、映客、花椒、第一視頻、優酷等多家媒體平臺、直播平臺進行同步網絡直播。整個活動期間,王老吉讓愛吉時回家公益活動一共吸引了數百萬人次的觀看。通過網絡直播,王老吉不僅很好地向網友傳遞了公益理念,也讓他們見證了愛心專列乘客回家的喜悅。
通過對王老吉品牌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王老吉品牌特有的“吉”文化,與春節所蘊含的團圓含義,存在著天然的內在聯系。王老吉在春節期間讓愛吉時回家公益活動,在幫助返鄉人員回家團圓的同時,也很好的向受眾傳遞了王老吉的“吉”文化理念,有利于實現品牌價值的增值。一時做公益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做公益,每年做得比上一年更好,難的是把公益事業融入企業基因,順應國家與社會發展變化,因地制宜,打造成囊括公共健康、社會、校園、自然災害等領域的全方位公益系統,形成獨有的公益模式。勇于跳出公益傳統模式的王老吉,未來的公益之路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值得期待。